2001年中國股市八大「醜聞」

發表:2001-12-21 17: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歲末年終,應是賀喜的時候,但是,2001年的股市卻讓我們無法欣喜。

  從中科系崩盤引出幕後莊家、猴王事件驚爆上市公司提款機內幕、三聯重組鄭百文、銀廣夏爆出績優陷阱……今年,股市的一幕幕黑幕應監管之聲而頻頻曝光,原來,三年的大牛市只是虛假繁榮!因此,我們無法欣喜,我們不得不將這些黑暗面再次展現出來,製作出這一系列的八大醜聞,實際上是要挖出目前證券市場存在的種種頑疾,它包括:聯手做莊瞞騙中小股民;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資產財富;虛構利潤炮製超級牛股;虛假包裝矇騙上市--乃至涉及到法律領域的證券黑市案、股票盜買案、金融欺詐案等等。

  醜聞一:莊家呂梁自揭家醜

  呂梁有可能是2001年經濟界誕生的第一位新聞人物。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中科系列股票大幅跳水,正當管理層要調查「中科事件」時,莊家呂梁在今年2月號的《財經》雜誌上先跳出來自揭家醜,他聲稱「自己兩年來的坐莊操作共涉及400多家機構,其中包括60多家較大的機構,具體情形極為複雜」。

  原中科創業(0048)(現名康達爾),曾是一隻著名的莊股,股價前幾年幾乎每年翻番。而它的前身是一家養雞企業--康達爾,是呂梁策劃的重組使它搖身變為高科技企業,並於1999年12月更名為中科創業,此舉一度被市場視為投資業界的「經典之作」。

  在「經典之作」的背後,卻是現實的尷尬,真實的康達爾其實早已爛掉。為了補救投資損失,莊家不斷大力重組康達爾,僅在2000年一年內,重組就多達20多次,從而形成了以中科創業為核心的「中科系」鏈接。然而「錢生錢」的操作,一旦某資金鏈崩潰,連鎖反應會迅速摧垮整個投資系統。2000年底至2001年初,中科創業連續跌停,引至「中科系」股票中西藥業、萊鋼股份、歲寶熱電相繼跌停,並株連市場上同類「長莊」。滬深兩市大盤也受到衝擊,股指於1月15日一日暴挫超過3%。

  而在幕後的呂梁不得不走上前臺,此時,人們才發現他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名字「K先生」。這個「K先生」一度以擅長寫證券時評而聞名業內。而現在,他卻要講述自己作為莊家操縱康達爾重組,最終吃虧上當、導致危機的故事。

  點評:長莊典範的破滅敲響了長莊模式的「喪鐘」,也是三年大牛市的第一聲「警鐘」。「中科事件」使市場開始重新檢討長莊模式,市場主力開始從熱衷「控盤操作」向注重流動性轉變。「中科事件」可以說是證券市場里程碑式的事件。

  醜聞二:蘭州證券黑市揭開冰山一角

  今年2月初,《中國經濟時報》一則「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的報導震驚全國,並引起了國務院和證監會的關注。當記者上網點擊有關蘭州證券黑市的相關資料時,更為觸目驚心的文字出現了:福建南安驚爆證券黑市;柳州證券黑市「模擬」掉1400餘股民3558萬元;潮州證券黑市「4倍融資」誘人入局,6000萬保證金「蒸發」;廣西10家公司聯合詐騙股民;宜昌一公司私設交易盤房,200多股民血本無歸;深圳端掉三個證券黑市窩點--全國到底有多少證券黑市?全國究竟有多少股民身陷黑市?在證券市場發展超過10年,全國證券營業部超過2000家,網上交易非常便利的大背景下,全國各地仍然驚爆證券黑市。這是何原因?

  來自9月份的《中國經濟時報》又再揭證券黑市黑幕,包括蘭州證券黑市在內的許多非法機構,原來是受控於一家總部在北京,註冊地在河南鄭州的機構,它打著「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牌子,在全國各地做一種不明不白的現貨倉單交易業務。這家機構所謂的北京總部已經被工商部門取締,但它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仍然打著它的旗號,並給自己冠了一個時髦的英文簡稱,叫CCE。而蘭州證券黑市最早出現在1996年,起初進行香港恆生指數的炒作,後來轉向股票,上當受騙的投資者涉及幾千人。目前公安機關已經查處了15家從事非法證券交易的公司和146名涉嫌的犯罪人員。然而證券黑市結束了嗎?來自12月7日新華社的最新報導是,在西安,又有一家非法證券交易場所被取締,股民,當心!

  點評:證券黑市確實觸目驚心,但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我國人民大眾投資渠道以及投資知識的缺乏。這也是為何深滬股市的上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能夠長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醜聞三:三九醫藥被大股東掏空

  由於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上存在問題,大股東大量佔用並掏空上市公司資金的現像在我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前幾年的棱光、蘇三山、大洋,近來市場反響強烈的猴王、濟南輕騎、吉發等,這些公司的共同特點都是大股東(或最終控制方)利用其控股地位,把上市公司作為圈錢、融資工具,通過直接挪用或間接擔保等多種方式來獲取大量資金。

  今年的典型則是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三九醫藥),其大股東及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超過25億元,佔公司淨資產96%,比ST猴王大股東歷年來累計佔用ST猴王的資金還多。

  8月27日,中國證監會對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長趙新先等14名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並立案稽查。受此消息影響,當日的三九概念股票出現了大幅下挫,三九生化(000403)盤中一度跌停,並導致其它有關聯的股票價格波動。該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國股市存在著大量違法亂紀行為的現實,再度動搖了投資者信心。

  點評:像三九集團這樣的全國知名企業都在「吸上市公司的血」,也難怪有這麼多企業不顧一切地爭相上市圈錢,都是「錢」惹的。難怪有人說,證券市場哪有誠信可言。

  醜聞四: 億安科技魂斷藍橋

  今年4月25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對廣東欣盛投資、廣東中百投資、廣東百源投資、廣東金易投資違反證券法規,聯手操縱「億安科技(0008)」股票價格的行為作出處罰。一舉揭開了這個「百元莊股」的真實面目。

  億安科技(0008)曾經從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漲到2000年2月的126.31元,漲幅高達21.5倍,成為自滬深股票實施拆細後首只市價超過百元的股票。而上述四家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便集中資金,利用627個個人股票帳戶及3個法人股票帳戶,大量買入「億安科技」(當時還叫「深錦興」)股票。持倉量從1998年10月5日的53萬股,佔流通股的1.52%,到最高時2000年1月12日的3001萬股,佔流通股的85%。同時,還通過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帳戶,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聯手操縱「億安科技」的股票價格。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四家公司控制的627個個人股票帳戶及3個法人股票帳戶共實現盈利4.49億元,股票餘額77萬股。

  根據《證券法》規定,證監會決定:沒收上述四家公司違法所得4.49億元,並罰款4.49億元;責令上述四家公司在收到本處罰決定之日起3個月內,在交易所監督下賣出剩餘股票77萬股,並註銷違規開立的個人股票帳戶,盈利予以沒收。

  點評:億安科技是「中科」之後又一個破滅的長莊「神話」。由於億安事件的揭露與中科事件的爆發幾乎是接踵而至,對市場的打擊很大。不過令市場不解的是,為何這樣一個嚴重違規的事件,不是在其違規時受到查處,而是在事隔一年,莊家基本完成出貨之後才被揭露,以致於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都只是一紙空文,無從執行。受騙套在高位的投資者的損失也不知找誰賠償。

  醜聞五: 銀廣夏演繹真實的謊言

  銀廣夏,一個靠販賣電腦軟盤起家的公司,1998年前,它還默默無聞,掙紮在配股資格線的邊緣。1998年,奇蹟開始出現。銀廣夏在天津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天津廣夏集團從德國進口了一套叫做「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設備,並且得到了德國一家誠信貿易公司的青睞,產品大量出口。到了2000年,天津廣夏的表現更是驚人,當年對德國誠信公司的出口額近2億馬克,折合人民幣7億多元,而由它貢獻絕大部分利潤的銀廣夏,這一年的利潤超過了4個億,在股本擴大了一倍的情況下,其每股收益高達0.83元,已經是響噹噹的成長型藍籌股了。該股股價也在2000年內暴漲440%。

  《財經》記者對此發出質疑。通過調查發現,銀廣夏在產品出口數量、出口價格方面存在眾多疑點。中國證監會立即立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銀廣夏通過偽造購銷合同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兩年內共虛構利潤7.45億元,其中1999年為1.78億元,2000年為5.67億元!

  與此同時,負責銀廣夏年報審計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家會計師事務所對銀廣夏1999年和2000年的財務報告,都出具了正面的審計報告,沒有提出任何問題。且另一隻問題股--三九醫藥也是該公司包裝出來的。會計師事務所嚴重瀆職成了「醜聞」外的另一個話題。

  而銀廣夏股票在停牌30天後的9月10日復牌後,連拉15個跌停,創出歷史之最,超級藍籌土崩瓦解,投資者損失慘重。與其有關的公司也成了拋售對象,股價暴跌。

  點評:銀廣夏事件幾乎可以說是深滬股市最大的謊言了。令人稱奇的是,居然號稱專業理財、調研能力極強、實地考察過該公司的幾家基金也重倉持有該股,事後居然聲稱「被公司欺騙」了。難怪有人感慨:這個市場還有什麼是可信的。

  醜聞六:華紡股份「混」上市再說

  9月多事之秋,在藍田股份剛受到質疑後,9月3日才掛牌上市的華紡股份(600448)次日便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華紡股份全部股權已被司法凍結。上市前股權被凍結這樣的大事,華紡股份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中卻均未披露。輿論一片嘩然。

  此事發生後,華紡股份公司董秘崔建華稱:華紡股份在此之前完全不知此事。但是,有消息說,鞍山市中級法院今年上半年就曾前往山東省工商部門查封華誠投資所持華紡股份的股權,並將此事通知了華紡股份,只是因故並未執行。從現已披露的資料看,華紡股份實際上是一家異地拼湊包裝起來的上市公司。

  點評:今年7月招股、9月上市的華紡股份,是核准制下的產物,為什麼這家公司竟能順利通過發審委的審核?而且問題被揭露後,至今該公司沒有受到什麼懲罰,股票照樣上市呢?讓人難以理解。

  醜聞七:偷梁換柱股票遭盜買

  在人們還沒有從銀廣夏帶來的劇烈陣痛中恢復過來的時候,又傳來了驚人的消息,從9月10日銀廣夏股票復牌第一天到9月14日第5個跌停板為止,五天內全國已有9位投資者的帳戶上出現股票被盜賣後再被盜買入銀廣夏的現象!被盜買入的銀廣夏股票高達83300股,佔這5天銀廣夏股票總成交量的30%多,累計損失126.56萬元。據瞭解,這五天內的銀廣夏股票盜買事件,涉及全國6個城市,其中,涉及金額最大的約為58.4萬元,而北京和廣東是重災區。

  11月13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就一起盜賣其它股票、繼而盜買銀廣夏股票案件舉行了聽證會,這標誌著法院開始介入這起備受人們關注的銀廣夏股票盜買盜賣案件。

  有關人士認為,銀廣夏股票盜買盜賣案件在司法程序上有了新的進展。但是由於舉證的因難,案件要有突破性進展還有待時日。

  點評:盜賣盜買股票事件早就有發生,這次之所以引起極大關注,主要是集中發生在銀廣夏這隻問題股上。像這樣的事件屢屢發生,說明證券營業部和股民自己在交易安全措施上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措施,迫切需要加強安全措施。

  醜聞八:「鄭百文」弄虛作假受重罰

  9月27日,證監會對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及有關機構違反證券法規的行為作出了行政處罰。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披露,經查明,「鄭百文公司」上市前採取虛提返利、少計費用、費用跨期入帳等手段,虛增利潤1908萬元,並據此製作了虛假上市申報材料。上市3年後又採取各種手段,累計虛增利潤1.4億多元。

  同時,證監會還發現原鄭州會計師事務所簽字註冊會計師違反了有關法律法規,為「鄭百文公司」出具了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中國證監會根據有關證券法規,對「鄭百文公司」作出了警告並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該公司董事長李福干處以罰款30萬元;副董事長、總經理盧一德處以罰款20萬元;董事喬鴻祥、鐘文珍等分別處以罰款10萬元。而為該公司出具審計報告的註冊會計師龔淑敏、宋大力分別被處以30萬元、20萬元的罰款,並被暫停證券從業資格。對涉嫌犯罪的主要責任人員,中國證監會還將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點評:處罰了那麼多公司,總有個感覺,就是處罰得太遲、太輕,公司200萬元、個人30萬元的罰款,令人感到造假的成本太低,遠不足以威懾犯罪份子。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