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昆山有個小臺北

發表:2002-06-12 1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江蘇省的昆山是華東地區台商最多的地方,也被稱為大陸的小臺北。這裡的臺灣商人正在迅速適應大陸的特殊的商業和政治環境。

黃河街到處都是台商企業

鄰近上海的江蘇省昆山市本來是個農村。10年前建立了經濟開發區大量吸引外資,如今已成為一個工商業繁榮、 經濟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城市。因為昆山是華東地區台商最多的 地方,因此也被稱為大陸的小臺北。昆山的黃河街到處都是臺灣人開的餐館、卡拉ok店和咖啡館。每當華燈初上,滿街都是臺灣人,這兒聽到的是一片臺灣話,因為這兒的台商開始了他們愛過的臺灣夜生活。

並非刻意招引

為什麼昆山的台商那麼多,昆山的臺灣氣氛那麼濃而被稱為小臺北?昆山開發區區委會主任宣炳龍說:「為什麼昆山的臺灣人那麼多?實際上昆山並沒有刻意製造一種要臺灣人來的想法。剛搞開發區的時候,我們這裡什麼也沒有。我們希望全世界的工廠都到昆山來,沒有刻意只要臺灣來。臺灣企業來的早,89年就有家臺灣企業來到這裡。我們幫助他在1年3個月把工廠建好而投產,很快就賺錢。他把親戚朋友介紹來,在這個基礎上臺灣人陸續的來了。臺灣企業先來,他們提出很多要求,如臺灣人的文化特點和生活習慣,所以昆山早一點形成了適合臺灣人生活的風味。在昆山的馬路上從餐飲業到娛樂業到工廠,臺灣文化在這裡體現的很徹底。」

上海碰壁昆山立足

昆山台資企業協會會長戚道阜在92年也就是昆山開發區剛成立的那年就到昆山設廠的。他說,他本來要在上海設廠,但是在上海到處碰壁,到處被拒絕,在陰錯陽差之下到了距離上海很近的昆山。他說,當時的昆山是個地道的農村;他穿著長統雨鞋去找場地。每天過了下午5點,餐館就關門了。到了7點,昆山一片漆黑,這和今天昆山的現代化有天淵之別。

昆山領導開明

他指出昆山對台商的優惠政策和其它開發區大同小異,沒有特別的優惠。台商所以願意來,願意留在這裡主要是因為昆山人好,特別是市政領導開明,雖然市委書記和市長經常的換,但是後任會繼續貫徹前任的政策,繼續實施,滿足台商的需要。台商協會副會長陳柏壽對昆山能成為小臺北作了這樣的說明。陳柏壽說:「昆山之所以能夠被稱為小臺北,因為臺灣人多了,自然形成了臺灣文化。從吃的、住的、穿的都體現出它和臺北沒有兩樣。當然最主要是語言,這裡到處都聽到臺灣話,昆山真的像臺北。」

談經濟不談政治

中國政府向來注重意識形態、政治挂帥。聽說上次臺灣總統大選,支持陳水扁的台資大企業受到查帳等騷擾,因此我問昆山台資協會會長戚道阜,中國官方有沒有要他們對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等敏感的問題表態?是否要求他們在企業裡成立黨組織?戚道阜說:「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要我們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談些什麼,我們在昆山一切談經濟,不談政治。」昆山台商協會常務理事楊登輝也是第一批來昆山的台商,對這個問題,他作了這樣的補充說明:「大陸確實宣傳要把黨組織帶到台資企業。兩天前我也接到通知,但是市領導並沒有告訴我們一定要成立黨組織。最近這幾天我也會和當地的書記會面,我也會當面向他提出我們的意見。我曾經向他反應過很多的事情,我都很滿意。而且市政當局也不會強迫我們非成立黨組織不可。」

領導台商保持交流

臺灣是個民主的社會,人民享有高度的言論自由。在國民黨執政時,很多人批評國民黨腐敗,如今民進黨執政又有人批評民進黨無能,因此我問台商協會會長戚道阜,台商對中國政府一切措施是完全接納,還是也能提出不同的意見,如果提出不同的意見是否會擔心秋後算帳?戚道阜說:「兩年前我們和政府開了溝通會議,向政府提出70多條。在座的是市委書記、市長和管工業的台辦。他們作了記錄,一個月答覆了我們。今年4月29日又舉行建言會。我們提出47條,告訴政府那些地方政策錯誤,給我們帶來很多困擾,那些地方我們不滿,請政府幫忙,市政領導答應我一個月內以書面答覆。」

兩岸打仗可能不大

我問台商協會副會長陳柏壽,雖然他們的事業在大陸,但是他們仍舊是臺灣人,他們關心臺灣的程度是否和關心大陸一樣,如果一旦大陸和臺灣發生衝突,你究竟站在那一邊?陳柏壽說:「五年前飛彈打到臺灣海峽時我在上海。當地書記問我,如果兩岸爆發戰爭,我將如何處置?我說,雖然我也是中國人,但立場不同,我支持臺灣,我會立刻回臺灣,調轉槍口來打你們,現在也如此。當然現在兩岸打仗的可能已經很低了。我們在大陸做生意是要如何發展經濟,和政治扯不上關係,昆山政府也不和我們談政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