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薩斯改變北京生活

發表:2003-04-30 18: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戀人手拉手,卻戴著口罩談情說愛。在一號地鐵上,一個噴嚏會讓很多人從一節車廂轉到另外一節車廂。蔬菜市場幾乎看不到菜販,街上行人很少,很多公共汽車停駛。

僅僅九天之前,中國首都1300萬人口還很少聽說多薩斯,認為那是遠方的一種「怪病」。4月2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講話中承認政府低報薩斯病例並錯誤地過低估計薩斯風險。

郵報說,根據政府最新數字,北京有1347薩斯病例,1358疑似病例,166人死亡。薩斯發病率仍然很低,但對薩斯的恐懼卻傳播更快。通過採訪辦公室職員、學生和其它人可以看到整個城市都處於不安,都在改變生活方式。

吳平香(音譯)在一家跨國公司的大樓裡面工作。雖然整個大樓裡面沒有一個人感染,但35歲的吳女士已經不再吻別3歲的兒子。「我擔心別人傳染給我,我再傳染給他。」

月薪1200美元的吳平香和當律師的丈夫完全可以請保姆帶孩子。但她的小保姆和數萬外地民工一樣,聽說薩斯之後已經回到安徽老家。住在北京東部一家豪華公寓6層樓的吳平香出門購物時走樓梯而不是乘電梯,因為電梯裡面空氣不好,可能被感染。

雖然兒子在哭喊,整天都沒有出門,吳仍然把兒子留在家裡。「他喜歡去超市,但那太危險。」吳到附近的超市,「我把時間限制在15分鐘,我事先知道要買什麼,從不閑逛。」在超市裡面,吳避開人群。她為了買油而去了食油貨架三次,因為她不想推車穿過人群。

在回家的路上,吳指著空空的菜市攤點說,所有賣菜的農民都回家了。路上行人很少,吳在外面顯得有些放鬆。吳說,「我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兒子。」

在北京另一棟大樓裡面,自由撰稿人龍梅(音譯)自4月20日就沒有見過任何人。39歲的龍梅是北京8500被隔離者之一。她住在首都北部某公寓樓的11層。4月6日,她的鄰居發燒,去北京第三醫院,又被送回家。4天後,那套房子裡8口人4人發燒,隨後8人全部發燒,那時候醫生才感到有問題。那一家兩人已經死亡,其餘6人仍在住院。

同時,龍梅的丈夫也在發燒,目前住在一家薩斯隔離病房。從4月20日起,政府將那一層樓所有居民隔離,但當時那層樓上其它6家居民已經逃離,因為他們不相信政府的話。龍梅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11層樓上就我一個人。」

當地街道委員會給她提供幫助,每天給她兩次打電話,送去她需要的東西。他們把東西放在門外,離開之後才打電話告訴她。

4月29日,北京至蘇州列車四組乘務員身著防護服在演示車廂裡發現「非典」旅客後應採取的消毒措施。為防止「非典」的傳播,北京鐵路分局採取了一系列嚴格的消毒措施,增設隨車醫生,並對旅客施行「鐵路旅客個人健康信息卡」的登記制度,為廣大旅客營造一個安全放心乘車環境。新華社

龍梅說她無心看電視,「我的整個心都在住院的丈夫身上。我經常想我應當在他那裡,他應當在這裡。」龍梅像其他人一樣,把他丈夫生病和鄰居的死都歸罪於政府。電話現在成了龍梅同外部世界聯繫的生命線。有時,半個北京都在電話上聊天或者手機上發簡訊。

在日壇公園,48歲的司機陳華山(音譯)和8歲的兒子打羽毛球。作為公共汽車司機,陳華山留在家裡,因為北京許多人都不上班,已經減少公共汽車班次。陳沒有戴口罩。他說,不擔心薩斯,「那是命。我們不緊張。誰都不工作。和孩子在一起很好。」

在北京大學研究生宿舍,歷史專業的張冰冰(音譯)說,她的老師每天去兩次,保證她沒有離開房間。北京各大學都命令學生留在校園,但三分之二的學生都無視那一命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