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科院諜案共犯集團 輪廓浮現

發表:2003-08-09 06: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臺北報導〕中科院爆發重大泄密案,但軍方至今非常低調,對外界的疑問都以「進入司法程序不便說明」為由回絕;但據瞭解,至昨天為止,總政戰局組成的專案小組,已經召開二次會議討論案情,並在案發後再度前往中科院約談相關人員。

 相關人士指出,專案小組正朝「共犯集團」方向進行內部調查,對哪些人可能涉案,軍方已「心裏有譜」。

 至於行政懲處部分,軍方官員表示,將待案情全部釐清後立即進行。

 軍方指出,這項泄密案情節重大,光是陳士良一個人不可能完成,中科院內共犯集團的輪廓已經逐漸浮現,全案正由檢調單位密切調查中,軍方目前只能站在輔助的地位,協助檢調的行動。

 至於在這次泄密案中,工作效能受到嚴重質疑的政戰系統,也在全面修補漏洞。軍方高層不諱言,中科院內部對於政戰系統排斥的情況頗為嚴重,主官在很多狀況上經常跳過政戰的監察,甚至故意隱瞞,而政戰人員的積極性顯然也不夠,對於被架空的情況疏於警覺,甚至還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被動態度。

 總政戰局前天再度前往中科院,比對確定外泄的機密與陳士良可能接觸人員之間的關連,初步整理共犯集團的鏈結。

 據瞭解,專案會議內部對哪些可能涉及的人員「心裏有譜」,但至今仍不願打草驚蛇,正在廣泛蒐集證據。

 據指出,部分可能涉案的人員並不見得長期與陳士良有合作關係,因此需要鉅細靡遺的佐證;而軍方也對中科院內部的監察系統漏洞全面檢討。

〔記者李明賢/臺北報導〕中科院爆發重大泄密案,國防部總政戰局副局長張海平中將七日主動前往監院說明案情,對於中科院技術員陳士良曾經擔任職務以及接觸機密等級,張海平所提供答案令監委頗不滿意,監委甚至以「十分空泛」、「根本沒有回答任何專案小組提示問題」來形容張海平所報告內容,專案小組預定下週約詢總政戰局長陳邦治上將,以深入瞭解案情。

 近年來中科院每年人才流失平均為一成,高科技人員流失情形嚴重,其中不乏被外國企業所吸引,可能導致我軍事機密外泄,監院國防委員會上月二十九日前往中科院巡察時,就深深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隨後並由監委李伸一、林時機、趙榮耀、黃武次等人組成專案小組展開調查,此次爆發泄密案後,專案小組更加快調查腳步。

 監委指出,中科院屬於極為特殊單位,由於涉及軍事機密,不僅中國有興趣,恐怕就連美國等外國政府也虎視眈眈,在內部控管措施上,本應做到「滴水不漏」,但此次發生陳士良泄密案,監委認為,顯見中科院內部控管出現問題。

 監委表示,陳士良從民國六十八年進入中科院,依照其職務,按常理推斷應不至於接觸機密檔案,但由於陳士良進入中科院時間甚久,若是擔任過採購或是收發等職務,也可能經手機密,因而追查泄密案,必須先行釐清陳士良交往以及院內接觸範圍,但總政戰局對此並未提供明確答案。

 監委也認為,以陳士良職務,但卻傳出包括泄漏中科院自行研發魚雷的「亢龍計畫」、P-3反潛機採購、反潛兵力配置等極機密資料,因此對於中科院內部是否還有接應人員提出質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