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山:環保離與公共參與 ——讀潘岳《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

發表:2003-11-07 0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繼那份著名的《從革命黨向之執政黨轉變的思考》之後,推出了新文章《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又一次引起了關注。

在潘岳的文章中,最引起我的興趣的是下面的觀點:「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建立起透明、公開的約束機制,必須建立起輿論、建議的通暢渠道,使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受到監督,使一切行為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部門,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只能活動於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律允許的框架之內。」

中國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森林縮減。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嚴重,沙塵暴肆虐北京,連年的北旱南澇……這一切,中國人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世界銀行2001年報告和聯合國開發署2002年報告,世界上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20個城市中,有16個是中國城市;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佔41%;城市河段90%以上已受到嚴重污染;森林覆蓋率僅為16.55%,位居世界第142位;土地沙化速度已經高達每年3436平方公里,草原退化速度每年200萬公頃;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37%;全國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處於荒漠化的威脅之中。

應該說,對於天災,國家是花了大力氣治理的,綠色長城、退耕還林等等,頗具成效,然而,對於層出不窮的人禍,僅靠政府的力量卻是回天乏術:一些大型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有治污設施不運行,千方百計偷排漏排。「小」企業連片反彈的現象不容忽視。一些被明令取消的「小」企業甚至躲到居民稠密區、農民住宅院內非法生產。而針對直接危害老百姓生活健康的這些「人禍」,國家的手段也僅僅限於「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這種手段的侷限性很明顯:由於這種大規模整頓每次都需要抽調大量人力、物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執法機關的正常工作,同時付出的執法成本也非常高。而且那些製造污染者容易對這種集中清理整頓摸清規律,來個「你來我停、你走我開」,這也正反映了集中清理方式的另一個侷限:因為時間、人力、物力等各種限制也不可能對所有問題徹底清除,許多問題可能復發。

環境問題的造成,於每一個社會成員有關,環境問題的解決,也離不開所有社會成員的參與。借用美國環保總局前局長懷特曼的話來說:「」每一個人都是環保者,每一個人都有力量保護自己生活的環境。只有全民的參與,才能夠對環境違法行為實行有效的監督。還是以美國為例,1992年,美國已有大約1萬多個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其中10個最大的組織的成員已從1965年的50萬人增至1990年的720萬人。他們形成了一股對美國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環保執行狀況的強有力監督力量,任何人都無法忽視這股力量,在做出相關決定時都要三思而後行。

環保志願者已經達到1000多萬人(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1999),規模絕不亞於美國,為什麼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什麼至今能停留在社區服務、知識宣傳等層面上?

抄用潘岳的原文:「沒有民眾的參與,環保只會變成少數人的事而終將一事無成。」環保離不開公眾參與,離不開公眾對於公共問題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如果說潘岳的文章有什麼意義的話,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講出了這個道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