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20年刑期 美國家政女皇為何「不道歉」?

發表:2004-03-25 00: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4年3月5日,美國公眾把目光定格在瑪莎-斯圖爾特審判案上。當法官宣讀判決書的那一剎那,62歲的斯圖爾特面部沒有絲毫表情,而首席檢察官凱仁-西摩(Karen Seymour)卻差點掉下興奮的淚水。




  這位家居裝飾企業家,一年多前因為在股票市場上串通股票經紀人,賣出3928份ImClone系統股票而被起訴。當天,瑪莎-斯圖爾特妨礙司法公正、密謀和兩項作偽證罪名成立。數罪並罰,她將面臨坐牢20年的危險。

  最終具體宣判刑期將在6月17日揭曉。

  審判結束後,一位陪審團成員稱,斯圖爾特案件意義在於──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她為什麼不道歉?

  瑪莎-斯圖爾特穿著黑色的外套,挎著棕色皮革包,面無表情地大跨步走出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她拒絕回答任何記者的問題。當她進入了圍觀群眾視野的時候,一些人開始高喊到:「我們需要瑪莎!」

  在斯圖爾特的網站聲明中,她寫道:「親愛的朋友,我為法官的裁決感到非常痛苦,但是我又為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並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感到安慰。」幾分鐘以後,該聲明將她堅稱自己無辜的話刪除了。在聲明中,她說:「我相信司法的公正,對最終勝訴保持信心。」

  從始至終,對待法官和證交所的詢問和指責,斯圖爾特顯得如此高傲、強硬以致頑固和草率。

  為什麼她不認罪?不道歉?可能她是一個頑固的人,可能她還不想放棄申辯的機會,可能她還如她第一次陳述的那樣,相信自己並沒有作錯什麼。

  前美林證券網路股首席分析師亨利-布洛傑(HenryBlodget)作為一個感同身受者(他也經歷過這類案件)在著名的網路雜誌《石板書》(Slate)上作了系列、犀利的分析。他認為:「如果斯圖爾特真的犯罪的話,為什麼她要冒這麼大的風險不服從審判?很多起訴協商都給了她認罪的機會,以使她避免牢獄之災。但她沒有。而她在更多的機會中展示了自己的固執和傲慢,這種個性讓她承受了一年的壓力、甚至一年的牢獄生涯。」

  布洛傑認為,斯圖爾特不是處於草率的驕傲,而是想保持對自己內心的誠實。「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認為你有罪,或許只有自己,至少自己認為自己沒有罪。你所剩下的只有正直,這和交易沒有關係。」

  他說:「如果瑪莎-斯圖爾特去年六月份就認罪,或者現在就道歉的話,她可能會說出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如前安然首席財務官安德魯-法斯托(AndyFastow)認罪時所說的言不由衷的話一樣。如果你認罪的話,也會最容易克服自己的自尊心和否認心理。你也得到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將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從數年的疑惑和官司壓力中解脫出來。說『抱歉,我曾經做過壞事』,這樣的坦白可以贏得家人、朋友,讓他們看到從未曾看到的人性的另外一面,正如每個人都會犯錯一樣,浪子回頭了。你還可能得到幾個月在監獄外逗留的時間。」

  但是瑪莎-斯圖爾特卻不道歉。如果去年六月她認罪的話,可以使她的辯護團隊少受8個月的罪。但出於她的原則考慮和傲慢,她不接受。她只是間接地向同事道歉。她說,「我為自己給公司同事帶來的痛苦和困難感到遺憾。」這也是在間接地表達她對昔日沒有這些煩擾的懷念。

  但是,不管道歉與否,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將近5億的金錢、工作、公司、她的名譽和近5年的時間。

  在布洛傑看來,人們都喜歡認罪,喜歡請求寬恕,喜歡看到那些迷途的羔羊返航,但是在他看來,他可能更加喜歡斯圖爾特這樣「堅持原則」的人(或許有不管對錯與否的寓意)。當公眾人物身處謠言四起的境地,考慮到對公眾的影響,可能只有瑪莎?斯圖爾特不會認罪。

  火山下,一個完美主義者的事業

  一年多的官司纏身已經使斯圖爾特的公司和個人事業大受挫折。1999年10月19日是斯圖爾特一生的巔峰時刻。第一天瑪莎公司上市就創下了輝煌的成績。公眾購買了該公司720萬美元的股票。股價從每股18美元一度□升至52美元,最後停在了35.56美元。股市收盤,她搖身成為擁有12億身價的富婆。

  由她自己創建的瑪莎-斯圖爾特生活多媒體公司業務遍及四大領域:出版物、電視節目、商品與電子商務。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高達2.95億美元。

  但是,由於攤上這場官司,公司的損失也是驚人的。目前估計斯圖爾特已經損失將近4億美元的律師費和商業機會。

  在審判前一天,斯圖爾特生活多媒體公司宣布了它的年度虧損狀況,這也是該公司自1999年來第一次公開這一情況。2003年,該公司收入為2.458億美元,與2002年的2.95億美元相比有所下滑。2003年公司虧損金額為280萬美元,而2002年盈利為730萬。但該公司報導2003年第四季度盈利460萬,比分析家預期的要好。

  2004年3月5日判決公布了,斯圖爾特公司的股價立刻跌了23%.8日,她宣布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當晚,該公司股價更以9.9美元的低價收盤,相比5日收盤價10.86美元,差不多又跌了1美元。這就意味著,持有公司3000萬股股份的斯圖爾特本人,一天就損失了3000萬美元的資產。

  當天,維亞康姆公司從電視節目中撤下了斯圖爾特的生活秀欄目;《紐約時報》把原本叫做「問問瑪莎」的家政和娛樂服務欄目改名為「生活」;同時,著名化妝品公司「露華濃」也證實,斯圖爾特將辭去在該公司擔任的職務。

  斯圖爾特的辭職後,誰將接管這個將瑪莎-斯圖爾特變成一個名牌商標,走路說話能賺錢的私人化公司呢?斯圖爾特唯一的女兒艾利克斯-斯圖爾特(AlexisStewart)成為了一個焦點。她女兒曾稱,自己很擅長做蛋糕,甚至比她著名的母親更像完美主義者。但是分析家對她是否能夠成為下一個非凡的家庭主婦表示懷疑。

  華爾街分析家認為,這位38歲的女性很可能成為母親公司的一個形象代言人或象徵,而不太可能出任什麼實質性的職位。在3月中旬接受CNN拉里金的採訪時,她也明確表示對母親創立的公司不感興趣,無意接管。

  雖然注定會有一個繼任者來代替斯圖爾特的職位,但擁有公司61%股票的瑪莎-斯圖爾特仍是她所創立公司最有實權的股東。據瞭解,到目前為止,她的股價已經回升到10.15美元左右。

  最後的掙扎?「女皇」的100封請求信

  在個人網站上,瑪莎-斯圖爾特稱,她已經到收到了14萬的聲援信,其中自3月5日以來收到的就有3.5萬份郵件。但是為了減少自己服刑的時間,瑪莎-斯圖爾特仍不得不請求她的擁護者繼續寫信給聯邦法官,請求對她進行寬恕。

  據說她曾寫信給100個朋友和熟人。其中一封信還貼在一個閑談網上(Gawker.com),紐約的報紙也對此進行了報導。斯圖爾特寫信說,律師建議她的朋友寫信給大法官米瑞姆-高德曼-塞達鮑穆(Miriam GoldmanCedarbaum)。

  她在信中寫到,「如果你能好心地寫這樣一封信,大意諸如你對我個人的看法,我的工作準則,誠實和正直……」她在信中還附加道:「你和我在一起任何值得懷念的經歷都可以作為你對我的看法來解釋。」

  喬治-薩德(GeorgeSard),斯圖爾特的發言人向《紐約郵報》、《每日新聞》等媒體的記者透露說,這只是標準慣例做法,向那些表示對寫信支持她的人解釋怎樣讓事情進行下去。

  而這些微弱的請求和她5年前的樂觀、自大的一些話語形成了強烈反差,以至諷刺。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裏,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莫莉-舍菲爾一直對瑪莎-斯圖爾特從「家政女一號」到「全美第二女富豪」的生涯進行跟蹤採訪。以下是她們的對話摘錄:

  1995年,舍菲爾問及她對物質財富的重要性的看法。斯圖爾特說:「說實在的,我可能明天就將這些置之腦後。我的動物、家庭是我唯一無法遺棄的,其餘的東西對我來說都毫無意義。因為我知道,以我的才能我到哪裡都可以創造自己的生活,更創造讓我可以安逸享受的生活。失去那些我曾經擁有的物質生活,我一點都不會懷念。」

  記者問:「你最不能容忍人們作錯的事情是什麼?」

  回答道:「首先是不誠實。這個問題曾困繞我很久。我總是很驚訝於很多人如此不誠實。我想另外一件無法容忍的是不道德。」

  記者問:「那懶惰、閑散、拖沓、無所事事你怎麼看待呢?」

  回答道:「這些都可以被糾正。不誠實就意味著一旦你犯過一次錯,人們就很難消除這種印象了。」

  翻箱子的話是在印證今日之實?還是嘲笑?

  如果斯圖爾特的堅持自己的「誠實」和清白,那麼她灰飛煙滅的金錢或許還有些許價值。

《華盛頓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