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穗三地居民調查發現:北京人理財最保守

發表:2005-01-05 12: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人對京滬穗三地人的理財作過一番經典的評價:如果有一元錢,北京人會全存到銀行裡;上海人會把五角存在銀行,另五角拿去投資;而廣州人則會再借一元錢,拿兩元錢去投資。

  其實,北京人把錢「捂」在手裡,圖的是安全、保值,因此攢夠12年的生肖賀歲金條被一些北京的老大爺視為理財的上策;而上海人追求完美,永遠都在尋找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平衡點,一套房子在上海一年內能轉好幾個圈,不知多少人趁機暴富;但廣州人更喜歡來錢快的門道兒,炒房、買彩票等高風險遊戲,他們玩得津津有味。

  北京人理財圖踏實

  「我的『理財』非常簡單:發了工資就放在抽屜裡,攢夠1萬就存進銀行,」北京的章女士哈哈一笑,「我承認自己沒什麼理財意識。」章女士的話似乎印證了零點公司2004年的一項調查結果:北京人的理財意識最弱。

  雞年賀歲金條在北京發售的首日,一大早,菜市口百貨商場門前就彎彎曲曲排了一條上百人的長隊,有些人竟然從頭天晚上十點就來排隊。因為有記者的攝像機在旁邊晃來晃去,不少人都戴著厚厚的帽子,豎起高高的領子,或者索性拿背包擋住臉,似乎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捂著黃金。

  這也許是北京人理財的經典故事。三年來,賀歲金條價格一路上漲,卻越來越受歡迎。一位老大爺說,他要集滿12年的生肖賀歲金條。顯然,這位大爺不是為了賺取買賣差價,而是把黃澄澄的金條「捂」在家裡,心裏踏實。這種理財,圖的是安全、保值。

  在上海人眼裡,這就有些「老土」了。AC.尼爾森的一份金融市場綜合報告認為,在京、滬、穗三城市中,上海人金融意識領先。也難怪,這座被稱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大都市,一心要作中國的金融中心,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也一向以金融知識豐富而自豪,自然不會一提到理財就先想到銀行存款,黃金也難入他們的眼。

  說北京人喜歡低風險產品,還有一個例子。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外匯結構性存款在北京就比上海賣得好得多,外匯結構性存款的年收益率大概3%左右,比外匯存款利率高,而且是保本的,基本沒有風險,「低風險是吸引北京客戶的第一法寶,收益倒是其次。」相反,雖然最近上海的各大銀行也掀起了一輪外匯理財的競爭,但是總的來看,願意承擔一定風險來換取高收益的上海人對此並不買賬。

  上海人擅長精打細算

  文章指出,這在二手房市場上表現最為明顯。前兩年,上海二手房市場一年的交易量超過20萬套,而北京2004年大概在4萬套左右。我愛我家公司投資總監康勝解退擔骸吧蝦5?0萬套不是真的有20萬套房子在交易,而是很多房子一年之內倒手好幾次,其中投資、投機的因素很多。」

  文章稱,這樣的快進快出多少有些炒股票的心理:短期行為,賺取差價,願意承受風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海的銀行系統二手房不良貸款率佔整個住房貸款不良率的70%,可見其風險不低。

  文章指出,在北京,買房後馬上轉手的並不多,主要自住,即使投資,也是看好某個地段,打算長時間持有。賺取差價和細水長流收房租相比,北京人更喜歡後者。這就難怪二手房市場交易量小了。

  文章稱,對於上海人的精打細算,趙女士特別有體會。她在中信基金做銷售工作,去年的百億基金航母中信經典配置基金,在上海銷售時頗花了一番心思。趙女士回憶說:「上海人的理財意識很主動,也很理性,他們自己算費率,仔細比較不同產品的收益和風險,不斷打電話諮詢。」因為客戶問得多,中信基金在上海安排了很多理財顧問,給客戶提供專業、細緻的服務。

  同樣的基金,在北京賣起來要痛快得多,只要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口碑好,銷售就沒問題。上海人在貨比三家之後,會挑一隻滿意的,買一點試試再說。北京人則簡單得多,只要是自己信得過的公司,聽說有產品出來就直接去認購。

  從掏腰包的痛快程度來說,買基金和買大白菜沒什麼區別。上海人追求完美,又要划得來,永遠都在尋找最佳平衡點;北京人不大斤斤計較,只要自己看著順眼,價錢不是問題。 

  到了廣州,基金卻賣得不疼不痒。一位廣州人告訴記者,廣州做生意的人多,需要充足的現金流,需要來錢快的門道兒,至於基金,只有保守的人才會去買。

  廣州人喜好高風險遊戲

  在廣州,你會看到其貌不揚者穿著短褲趿拉著拖鞋,開著奔馳到路邊小攤,喝幾塊錢一碗的皮蛋瘦肉粥。

  精於投資,隨意生活--有人這樣總結廣州人的特點。開奔馳喝粥,可見其生活之隨意;投資之精髓可就不是那麼容易學了。

  廣州人的投資渠道很多,買金、買外匯、炒港股、買私募基金等不一而足。不過,如果和當地的經濟水平相比,會發現廣州人在金融方面的投資並不相稱,究其原因,可能還是「不熟不做」,覺得太虛擬,不實在,所以不願碰。

  廣州人最喜歡選擇回報高,又能自己參與的事情來做,比如建個廠子,投個項目什麼的。這和整個城市的社會構成也有關係。常年在廣州生活的唐先生在北京呆過一段時間,最大的感觸是北京的白領多,「總部經濟」發達,「不像廣州,生意人多,自己當老闆開小店的風氣很重。」於是,廣州人有了閑錢敢饌蹲首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