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也沒想到,中等收入的人最沒安全感(圖文)

發表:2005-02-25 20: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零點調查公司從1992年開始從事社會安全感的調查研究。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中等收入的人安全感最低。他們覺得社會治安沒有提供給他們最安全的環境,最容易產生處於危險之中的感覺。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燕認為,中等收入的人,不僅在社會治安方面沒有安全感,他們的不安全感還表現在許多方面。安全感歸根結底是內心的平安,他們的不安全感,不僅與經濟因素緊密聯繫,更與心理因素相關。

  地位不穩定導致心理不穩定

  一般來說,收入的高低與社會地位緊密聯繫。高收入的人有了較高的社會地位,心理上相對比較穩定,有較強的安全感。低收入與社會地位較低的人,他們或者會保持原有狀態,或者會向「高處走」,他們的心理也相對穩定。但中等收入的人處於一個可上可下的境地,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不穩定。地位的不穩定勢必引起心理上的焦慮,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

  我們可以用「優越感與壓力並存」來描述中等收入的人。相比於社會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有著較高的收入和相應的社會地位,會引起不少人的羨慕,這使他們有很強的優越感。但與高收入階層相比,他們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這就給他們很大的壓力。同時,中等收入的人一般都會從事壓力較大、節奏較快、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必須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否則會有失業的危險。這也是他們不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實際地位與社會期望的差距導致不安全感

  中等收入的人一般都具有一定學歷和能力,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能成為收入和社會地位很高的人。但事實上,他們一般還都是為別人「打工」,接受高收入階層的「領導」,這就會導致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

  中等收入的人處於上一層面與下一層面的結合點,匯聚了兩個層面的特點,因此他們的心理上會有滿足與不滿足的衝突,心理衝突直接導致了不安全感的產生。

  體力透支也會使人產生不安全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也是人產生安全感的重要條件。這是因為人在與自然界搏鬥來求得生存的過程中,健康的體魄是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沒有好的身體,就隨時都可能被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淘汰。

  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從事的工作壓力大、節奏快,其中還有一部分會選擇SOHO的工作方式,導致工作與生活的界限不明確,大部分都在透支體力。體力的透支造成了他們強烈的不安全感。有報導指出,中等收入的人用於保健品和健身活動的支出是所有階層中最高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們對自己的健康沒有信心,缺乏安全感。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維持安全感本身就會造成不安全感

  許教授說,渴望安全的生活環境是人的本能。如果這種安全的環境是通過別人來幫自己維持的,那麼人會產生安全感;如果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維持安全環境,人就會產生不安全感。高收入的人有能力去居住在安全設施非常完善的地方,他們的安全是通過別人來幫助維持的。低收入階層的人雖然沒有能力去居住在安全防範完善的地方,但他們的財產和地位不足以引起「賊惦記著」,因此也不會對自己的安全產生擔心和焦慮。中等收入的人地位和財產會引人注意,但是又不足以負擔安全設施完善的居住條件,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證安全,因此他們的安全感會比高收入和低收入者都低。

  對外部控制力的強弱決定安全感的高低

  人的安全感與對外界的控制能力是成正比的。高收入階層對外界的控制力比較大,因此安全感也是很強的。低收入的階層對外界的控制力最低,但他們通常都會有「習得性無助」。也就是說,他們對外界一向控制力很低,在屢次受到挫折之後,他們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況,不願意再去努力,也不去期望未來會有什麼飛躍和改變。接受了現狀之後,就會安心於現在的生活,也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中等收入的階層處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位置,他們希望能夠擁有更大的控制力,也為此做出努力,但客觀條件限制了他們的控制力,加之較高的期望值更使得他們覺得自己對外界控制能力低,從而安全感降低。

  名詞解釋

  習得性無助:是指在經歷消極體驗之後,再面臨類似情景時,所產生的一種無能為力,又不想改變現狀的心理

  背景知識

  中等收入如何界定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調查結論:「年收入6萬元-50萬元,這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在我國,「中等收入」首次得到了這樣清晰的數字化界定。

  「6萬元-50萬元」的標準來自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一份抽樣調查。這項調查歷時4個多月,發放問卷30萬份,有效問卷263584份。

  據相關人員解釋,「6萬元-50萬元」的標準「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推導,也是用結果驗證了的」。測算的起點來自於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 GDP起點(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將這兩個數據相應轉換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指標,牽涉到三重換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間的換算,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換算,購買力評價標準換算。

  根據三重換算而來的收入參考標準,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萬元,上限是18萬元左右,同時考慮到我國地區間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較大,最終被界定出來的標準是6萬-50萬。

  專家簡介

  許燕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北京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科技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