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孩子孤獨求學困難多 美寬鬆教育難適應

發表:2005-03-07 19: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美國,有種亞洲家庭正日益增多:母親獨自帶著一個或幾個孩子生活,非常像單親家庭。然而實際上,這些家庭並非沒有父親,父母的關係也正常,只是父親遠在本國掙錢養家,只能定期抽時間前來美國探望。這些家庭還有些共同特點:經濟條件良好,孩子都處於學齡期等。

據人民網報導,這種另類單親家庭以韓國人居多,被稱為「候鳥」家庭,意思是父親像候鳥一樣來回於美韓之間。現在,類似的中國家庭也越來越多,也有些蒙古和日本家庭。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了亞洲人共同的觀念:一切為了孩子。或者更準確地說,為了孩子的教育。其中,一部分家長是為了給子女創造英語的語言環境,更多人是為幫子女躲開本國的教育壓力。

陪讀母親挑起「單親」家庭

眾所周知,亞洲國家的教育體系普遍屬於所謂的「金字塔」,所有人都拚命往塔尖上擠。即使已在塔尖,也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巨大壓力。比如,韓國高中生中就流行著「4個小時進階,5個小時出局」的說法,意思是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學生有指望進入頂級大學,睡到5個小時就不行了。中國、日本等其他國家,情形也大同小異。

於是,越來越多的亞洲中學生甚至小學生背井離鄉,進軍歐美。美國因環境相對寬鬆,機會更多,成為首選。孩子們的生活需要人照顧,加上美法律規定18歲前的青少年必須有成年人監護。於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陪讀母親」和「單親」家庭。

缺少父愛的孩子面臨諸多問題

絕大多數這類「單親」家庭的孩子,到美國後都面臨諸多問題。首先是語言關。多數剛來美就讀的亞洲孩子發現,他們以前學的英文基本是「紙上談兵」,必須從頭再來。而很多陪讀母親並不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無法幫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在孩子的學習上更是愛莫能助。

第二是文化差異的衝擊。陌生的環境,不同種族的同學,對亞洲孩子來說,已是很大的衝擊。而且作為「少數民族」,亞洲人在美國本來就或多或少會被另眼相看。不少亞洲的孩子陷入拔尖招人嫉妒、不拔尖又受人歧視的尷尬境地。

在這個成長階段,孩子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引導和幫助。

然而,很多陪讀的母親自己正經歷著文化衝擊,原有的亞洲傳統教育理念在美國的花花世界裡顯得蒼白無力。同時,美國教育強調自律,學校管束少,一些自製力不夠強的孩子往往染上吸毒等惡習。

此外,「單親」家庭的孩子還要適應長期沒有父親的生活。無法真切感受到父愛,對很多孩子來說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缺乏父親引導又使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缺失更加嚴重。

父親「旋風式」探親,雖然可讓孩子們暫時享受天倫之樂,但離別時無不撕心裂肺。更不用說有的父親因長年獨自在國內打拼,無法忍受孤獨而出軌,給家庭帶來的災難。有一對由母親陪伴在美讀書的兄妹,考上理想大學後陪母親回臺北的家,赫然發現家中掛著父親和另一個女人的結婚照。

亞裔「單親」家庭的日益增多,也引起美國社會的關注。美國人對這個問題的心態很複雜,一方面,他們認為這是美國多元文化的體現,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太多亞洲孩子的到來,會搶了本國孩子的機會。不少教育專家對這種「遷徙」式教育方式並不讚同,認為上述問題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可能會影響其一生,學業再好也得不償失。


萬維讀者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