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真相:不放過每個機會 從改造世界到改造人

發表:2005-03-12 16: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彈指一揮間,下海已10年。

10年來,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我幾乎每天都在與東南西北、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老闆們打交道。

在新華社當記者的近10年裡,因身處市場經濟搖籃的廣東,我見識、交往過許多老闆,自以為對他們瞭解很多,直至下到海中才發現,原來自己對他們知之甚少。

下海前,我看老闆就像舞台下的觀眾看舞台上的「演員」,看見的是他們有意展現給我們的部分;下海後,我變成了「舞臺監督」或「藝術指導」,我既可以看見台下觀眾的情緒起伏,又可以看到台上「演員們」脫掉面具後的本來面目。

別把老闆當「人」

經常有人問我,老闆們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我的回答是:別把老闆當「人」,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動物」。

當然,這一評判沒有對中國的老闆群落進行道德批判的企圖,我也不喜歡用非黑即紅的方式去分析老闆。我所感興趣的僅僅是他們獨特的生存環境,以及在這種複雜、險惡的環境中所形成的生存方式、生存智慧與生存技能。

記得有人曾經打過這樣的比方: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是獅子,它們因應環境的變化而在中國建立的合資企業是豹子,而那些在「血雨腥風」中廝殺出來的本土公司就是土狼,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海爾的張瑞敏、TCL的李東生就是這些土狼中的傑出代表。

什麼是土狼?看過《獅子王》的人大概對它們早有深刻印象--它們既無獅子的威猛、老虎的凶悍、獵豹的速度,也無蒼鷹的利爪、毒蛇的牙齒,但它們卻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對成功、對出人頭地的強烈渴望。它們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修煉出對危險和機會特殊的直覺。它們體格強健,四處奔跑,永不疲倦。它們嗅覺敏銳,行動快捷,能夠巧妙避開陷阱,迅猛地抓住獵物。它們熟悉每一種利益格局,懂得在灰色領域如何靈活自如穿行。它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永不言敗,往往屢敗屢戰。這些都是中國的土狼們能夠用三流技術搶佔一流市場、取得一流成就的根本原因。

土狼?的確,對於中國的老闆階層來說,這一形容足夠傳神了。但是,中國的老闆階層太複雜了,看中國的老闆們,恐怕還得多角度掃瞄。

財富是嗎啡

首先,老闆們個個都有一雙銅錢做的眼睛。也就是說,構建其心智模式的決定性因素是對利潤的追求。正是從這個意義來說,老闆們都是經濟動物。一個稱職的老闆,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任何東西,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歷史、文化,甚至人們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奇談怪論都可以通過其敏銳眼光轉化為商機和利潤。

追逐利潤、創造價值既是企業的使命,也是老闆的天職。松下幸之助曾不無激憤地說:「企業最大的罪惡就是不賺錢!」

老闆們之所以需要一雙銅錢做的眼睛,因為金錢是老闆真正的生命源泉。只要看到老闆們雙目無光,面容憔悴,有氣無力,我就知道他們最近一定是「流年」不順,或錯失商機,或賺錢不多,或虧損甚巨。他們會靠在沙發上,皺著眉頭對我說:「對不起,王先生,最近睡眠不好,神經衰弱,頭痛得厲害,胃口也不行。唉,老闆真不是人當的。」

這正是,世人都說老闆好,唯有金錢忘不了。

過了一段時間,又碰見他,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紅光滿面,精神抖擻,雙目炯炯,猶如放電,印堂發亮,聲若洪鐘。他會按捺不住地說:「很成功,很成功!」繼而亮出他們趕超李嘉誠的宏偉計畫。

如果說財富是致命的嗎啡,那麼老闆則是食量巨大的癮君子。沒有不斷加量的咖啡因,老闆們的生命力將會因此而蒼白,甚至枯竭。

每個機會都不放過

其次,老闆們的鼻子靈敏得像獵犬、像鯊魚。無論生存的機會、發展的機會,還是危險的氣味,災難的降臨,他們總能異常機敏地嗅出。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換句話說,就是當天下人都知道這就是發財之路、這就是生財之機的時候,機會往往已經離我們遠去。而老闆之所以稱之為老闆,就在於機會女神尚未向世人展露其絕代風華時,他們卻能聞香識真容。他們就像鯊魚一樣,哪怕數公里之外有一點點利潤的血腥,就會異常迅猛地扑向獵物。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任正非創立的華為可謂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國內市場幾乎是跨國獅子們--西門子、朗訊、阿爾卡特等大公司的天下,華為生產的交換機很難打開國內大的電信營運商的防線。一次,總書記江澤民來到深圳視察,邀請企業家參加座談,任正非也叨陪末座。一般人在這樣的時候,更多的是得見天顏,深感三生有幸。而任正非窺見的卻是千載難逢的商業機會。他對總書記不無憂慮地說:程式控制交換機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說它與國防一樣重要,絲毫也不過分。現在國內各大電信公司使用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主要都是外國公司的。任正非的潛台詞就是:使用外國廠商的程式控制交換機,無異於將自己的秘密示人。總書記聽後,心中震動很大。後來朱基總理來深圳視察,專門召集四大銀行的行長幫助解決華為的資金問題。從此,任正非與他的華為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春天。

戰略第一

其三,老闆們的耳朵是順風耳,比老鼠的還要靈。無論是平常瑣碎、熙熙攘攘的市井之聲,還是絲絲縷縷、若斷若續的高層動靜,甚至是大洋彼岸一隻蝴蝶輕輕抖動翅膀的聲音,都逃不過老闆們靈敏的耳朵。

我認識一位超級大老闆,典型的南方人,其貌不揚,不善言辭,為人極其低調,走在街上儼然俗人,由此鬧出不少笑話。就是這麼一個人,1999年房地產在南方正做得風生水起時,突然一人隻身潛入還不太被人看好的北京。有一次,他獨自一人去看他的一個在建樓盤,探頭探腦之際,被以貌取人的保安疑為有覬覦之心的盲流,一頓呵斥。該仁兄也不申辯,亦不現出本相,悻悻然離去。等北京申奧成功,他一口氣在四環之內圈了5塊地,每塊地的規模和價值都超過名揚天下的潘石屹的現代城。與此同時,他還把眼光放到當時還並不被人看好的天津,要打造一個幾十平方公里的休閑小鎮。

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這個老闆的排兵佈陣深表疑慮--5個大盤齊頭併進,現金流怎麼解決?如此大的體量,如何安排銷售?回款如果不能及時到位,屆時怎麼解決下一階段開發所需的資金?管理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彼此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大相逕庭,衝突不斷,短時間之內如何整合?有的人甚至認為,這個老闆的龐大企業崩潰在即。

我的看法與眾不同--這個老闆不但不會崩盤,而且還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之所以得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我知道這個老闆是一個稱得上是戰略家的人,正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他算的是以時間換空間,佔據時代制高點這一大賬,至於管理學上的其他都是成本。

下海10年來,我接觸過無數的老闆,也見證了他們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國情環境中太多的沉沉浮浮、生生死死。我始終堅信:戰略至上,戰略為王。一個老闆只要他的戰略定位準確,不犯方向性的錯誤,至於其他諸如企業管理、運作、人員配置、內部協調等即便問題多多,至多隻是「肘腋之患」,斷不會傷筋動骨。

這個老闆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多年的沙場拚搏,已經磨練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直覺。他感到城市化浪潮正在深刻改變這個泱泱古國的方方面面,而北京、上海即將迎來又一個投資的高潮。此外,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一些負面的影響開始呈現,屆時中央政府一定會採取措施更加嚴格地控制土地的轉讓和開發,銀行也會緊縮銀根。所以正當北京的經濟學家們爭論經濟是否過熱時,正當北京的地產「侃爺」們大談「居住改變中國」等哲學命題時,這個老闆卻「悄悄地進莊,打槍的不要」。等 2003年北京市頒布了停止經營性劃撥土地協議的4號文件,以及上海市大力推行土地公開招投標政策時,絕大多數的發展商才驚訝地發現,身旁已冒出了一個伸只骼膊都比他們的腰還要粗的巨無霸。一個時代落幕了,此時,他們才悲哀地意識到捷足先登者已經牢牢地站立在堅實的土地上,而他們自己卻身處一塊逐漸飄離大陸的浮冰!

老闆是什麼?他們像飢腸轆轆的恐龍,永遠都吃不飽。他們之所以屢敗屢戰,跌倒了又爬起來,是因為他們心中始終燃燒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對成功的渴望。他們虛與委蛇、忍辱負重、強裝笑容、點頭哈腰、甘當孫子,是因為他們的目標高遠--要麼是中國首富,要麼是世界500強。他們最大的痛苦不是別人的白眼、社會的壓力、經營的艱險,而是我什麼時候才能趕上或超過李嘉誠?

來自9億人的精英

細察中國的老闆,大致可分三類:

第一類老闆是來自社會的底層,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和浙江一帶。廣東的老闆90%以上是洗腳上田的農民,還有一部分是小手工業者。而浙江民營企業100強中,90%的老闆出身是農民或裁縫、修鞋匠等小手工業者。

這些人普遍家境貧寒、兄弟姐妹眾多,初中高中水平,有的甚至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或者是文盲。他們可以說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從小就備嘗生活的艱辛,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他們無權無勢,沒有任何可資利用的社會資源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背景。他們也沒有任何資產,可以說是兩手空空,身無長物。為了家庭和個人的生計,很早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瞭解社會的方方面面。

今天,他們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之一,但還是有許多人對其出身、水平和能力產生質疑:這樣素質的企業家所領導的企業能走向世界,能做成百年老店嗎?

是的,這些草根老闆出身於卑微的農民家庭,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他們沒有優雅的談吐和瀟灑的舉止,但他們卻是中國八九億農民當中的龍中之龍,鳳中之鳳,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今天不是來自世襲,不是來自欽命,而是來自殘酷的生存競爭。他們的發展軌跡暗合了生存競爭的哲學--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人們看到了他們的出身,卻不知他們的成材率遠遠沒有科班出身者來得高,可能只有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但正是這一高賠率使他們更具傳奇色彩和生命力。就像戰爭年代的將軍元帥,他可能只是一個傻大黑粗的赳赳武夫,一個農民,甚至一個和尚,但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所需的一切知識。由於環境的特殊和殘酷,這種學習能力驚人地快捷。

可見人有沒有所謂知識,尤其是書本的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創業初期是這樣,重要的是有沒有生存的智慧和在實踐中學習的能力。也就是說不管是權力角逐還是市場競爭,勝敗的關鍵是智慧!中國有句古話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德國大學問家歌德也曾說過類似的話:「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長青」。

所以,今天我們看見富豪榜有那麼多的草根老闆,就非常正常了。

逼出來的聖人

第二類老闆出身不同,如何在政治和經濟之間走好鋼絲,並且達到「和平演變」之目的,是這些人不斷磨練的生存秘技。

他們創業時都有國營或集體的背景,所以,他們的奮鬥歷程儘管充滿艱難險阻,但往往沒有前者慘烈和充滿血腥。起步階段因為他們的官方背景,政策、法律或世俗的力量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不但不是阻力,反而是一股推動力量。這時,只要他們頭腦靈活、行動快捷,兼具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一般來說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其實,對他們最嚴峻的考驗和心靈的折磨是如何在迅速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逐漸膨脹的野心之間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這也是對他們生存智慧的極限挑戰。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一群穿梭在灰色領域或複雜迷宮中的先行者。

譬如,萬向集團的魯冠球、橫店集團的徐文榮都是真正意義上「與時俱進」的模範人物。兩人創業之初都是農村基層組織的支部書記,當中央要全國人民奔小康時,他們自覺自願地戴起了「紅帽子」,乘著政策春風加大了鄉鎮企業的步伐;當鄧小平要大家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不要受「姓資姓社」的束縛時,他們紛紛搞起了股份制改造;當政府要求加快產權改革、轉變經營機制時,他們順理成章地摘掉了「小紅帽」或指定了接班人,悄悄實現了「和平演變」。江浙億萬富翁相當一部分就屬於這一類。

以柳傳志和李東生為代表的老闆屬於另一類,他們將古老的東方智慧在新時期作了淋漓盡致的演繹。這類人在「忍」字上做足了功夫,耐力之好、目光之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直追春秋戰國時期的謀臣策士。類似聯想這樣的企業,如果當初在市場中被消滅了,可能也就沒有人關心了。不曾想,卻做成了行業的一面旗幟,全社會的目光便開始聚焦。儘管當初柳傳志僅僅向中科院這個老東家借了20多萬的開辦費,並且這筆款項早就歸還,但從根子上講,聯想集團仍然屬於集體資產。柳傳志太熟悉中國的國情和歷史文化,他深知自己屁股底下有一座阿里巴巴山洞,但那也是一座足可以讓他灰飛煙滅的火山。所以他足足花了十幾年的時間遊走於邊緣,與各色人等打起太極拳,最後國家認可,上級滿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重臣高興,普天之下皆大歡喜。

萬科的王石玩的則是另外一種策略。試問,王石為什麼僅僅只有區區數百萬的家產?他當的可是中國第一批上市公司的掌門人。為什麼許多跟王石一起在中國股市興風作浪的汪洋大盜們多把船弄翻了,唯獨一個王石不僅把船開得平平穩穩,而且直挂雲帆濟滄海,開進了新時代?

王石說他的秘訣是不貪。這所謂「不貪」是指兩方面:一個是多數地產公司追求暴利,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潤還嫌少,他則為萬科定下超過百分之十就不做的原則;二是不少上市公司掌門人化公為私,窮廟富方丈,他卻滿足於自己的幾十萬年薪。但這些解釋都是結果,不是原因。

其實,王石作為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之所以沒有成為億萬富翁,不是因為他與錢有仇,也不是因為他自命清高。根本的原因是,在以弱擊強、殘酷激烈的「鬥爭」中,作為國有資產的保護人,王石要想取得公司長期的絕對控制權,首先就得拔刀「自宮」,保護好自己。

萬科的老東家是深圳大型國有企業深圳發展集團公司,因為王石特立獨行的個性和行為模式,他與老東家的關係一直相當劍拔弩張,複雜微妙。這迫使他不敢在灰色領域靈活穿梭,更不敢明裡暗裡為自己謀私利,也沒有必要為逐暴利冒翻船的危險。別人為暴利冒上絞架的危險,俺王石犯不著,有個百分之七八的平均利潤率就行了。力百斤者負五十,輕裝上陣,剩餘精力去飛傘去爬山。別人若指責不務正業,喏,窮叫喚什麼,看我企業走得順順噹噹的。難怪,王石的哥們兒北京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談到王石時說:他是逼出來的聖人!一語道破天機。

從改造世界到改造人

第三類老闆是那些有強烈的政治情結,但仕途卻陰差陽錯被徹底堵死的人。這類老闆無疑是中國企業家當中最有才學、最有韜略,以及最雄辯、最充滿激情的一類。他們對金錢本身的興趣遠沒有對名譽、地位、權勢和影響力的追求濃厚,也就是說他們都有非常強烈、甚至狂熱的政治情結。他們的案頭置放的是中國傳統經典,諸如《老子》、《孫子兵法》、《資治通鑒》以及《毛澤東選集》。但因為多種複雜的原因或者造化弄人,他們已經沒有可能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學和滿肚皮的文韜武略,便紛紛響應黨的號召下到海裡,乘風破浪。

華為的掌門人任正非就是一個政治情結很重的人。重慶郵電大學畢業之後,就進了軍隊。在部隊並非根正苗紅的任正非拚命工作,刻苦鑽研技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儘管他的手下一個個立功受獎,但他卻沒有得到一紙獎狀,更沒有能夠光榮入黨,就這樣不咸不淡地在部隊呆了將近10 年。直到1978年,他終於以「毛選學習標兵」的身份參加了有重大意義的由鄧小平主持的全國科學大會,自是風光無限。老父親激動之餘將他與中央領導的合影放大用鏡框小心裝好,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憋了十來年的任正非,正當意氣風發,準備乘長風破萬里浪時,造化弄人,他所在的部隊因為大裁軍而整體轉業。無奈之下,他依依不舍地脫下軍裝,變成了一介平民,被迫下到海裡。如果今天有人告訴你,任正非下海之初,曾被人騙得很慘,你相信嗎?不過這是事實。可見那時的他還沒有靜下心來。但任正非和牟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點理性的力量。當他發現已經沒有可能走「又紅又專」的仕途時,非常果斷地將自己的整個生命激情、智慧與才華全部傾注於當下的事業,而且心無旁騖。經過若干年艱苦卓絕、甚至九死一生的拚搏,終於開闢了一片天地。

凡是存在過的注定要留下痕跡。仔細研究華為的發展,不難發現他的市場攻略、客戶政策、競爭策略以及內部管理與運作,無不深深打上傳統權謀智慧和毛澤東鬥爭哲學的烙印。翻開任正非的內部講話和宣傳資料,字裡行間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戰爭術語,你彷彿置身於一個別樣的戰爭環境,心跳加快、眼中放光、熱血奔流。以至於有人說進入華為的人都被洗了腦。任正非並不否認這一點,反而說,一個自信的企業最大的底氣來自改造人的力量。

讓人擔心的是老任的這種能力是否可以培養?他的繼任者將怎樣跨越這樣的障礙?這樣的戰爭文化能否在接班人手中發揚光大?隨著競爭的日益規範,這種穿梭於灰色領域的靈活手法是否還會有效?我們拭目以待,華為這頭土狼怎樣快速進化成獅子!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