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溫家寶發話也沒用?中國股市搖搖欲墜

發表:2005-03-16 04: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總理溫家寶本星期表示,要讓中國的股市公開、公平而且透明,尤其是要保護那些非政府投資人。中國可憐的股民以為看到了曙光,但是殘酷的現實是股票繼續暴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股市醜聞不斷,連年疲軟,要想振興中國股市,就必須進行全面的結構性改革。

投資人對股市無信心

多年來,中國經濟雖然蓬勃發展,中國的股票市場卻疲弱不振。司達盛全球諮詢責任有限公司總裁、前美林證券首席經濟師唐納德.斯特拉茲海姆(Donald Straszheim)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指出,中國國內股票市場衰落由來以久。他說:「中國國內的上海和深圳股市去年是全世界表現最差的兩個股市,分別下跌了15%和16%。與此同時,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超過9%。這聽起來很不合邏輯,但是實際上暗示中國在股票和證券市場方面,有一些最基本的問題,需要認真看待。」

斯特拉茲海姆告訴記者說,中國政府方面,為了抬高股市,實施了一系列小的行政上的所謂「改革」措施,但是這些舉措,並沒有發揮出改善股市的作用,原因是,如果沒有大前提上的機制上的改革,這些小的行政措施上的所謂改革,是沒有什麼用的。他認為,需要進行的改革包括針對股市內部交易和其他違規行為,大力加強控制措施,並且讓有關上市公司的信息和資料,讓外部的投資人覺得可信;而且要加強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監控機制。否則的話,中國的股市,對外國投資人和本國投資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投資選擇。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彼得.凱南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從美國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股票市場缺乏透明度和各種監管機制不但會導致股票市場疲軟,而且會導致股市崩盤。他說:「美國在30年代設立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一系列金融監管機制,都是股票市場崩盤以後,大家反省的結果;那時候,很多人認為他們被誤導。實際上,20年代的股票市場是泡沫性的,持續不了多久,但是假如各種監管機制到位,而且信息透明的話,可能就不會出現那種崩盤情況。」

中國官方媒體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如何整頓股票市場是人們最關切的問題。在受訪的四萬五千個人當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認為整頓股市比反腐和解決貧富不均問題更迫在眉睫。

美國司達盛全球諮詢公司負責人斯特拉茲海姆對記者說,中國股市要擺脫目前的這種困境,需要政府方面進行整套的結構上的改革,讓投資者相信這是一個公平的投資領域;然而現在大家不這麼認為。另外,他說,中國上市公司的性質也是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絕大部分公司都是國有公司,而不是沒有任何政府參與因素的、純粹的公司和企業;近年來,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內外的投資人也越來越不那麼簡單地看問題。比如說,我們公司就對客戶說,要投資那些真正按照市場規則運作的公司,而不要投資那些總要考慮北京政府怎麼想、而且政府不定什麼時候會干預一把的公司。」

總部在加州的司達盛國際諮詢責任有限公司總裁斯特拉茲海姆分析說,一般來講,如果經濟發展形勢良好,那麼股票市場也會相應地表現不錯;但是中國現在的情況不是這麼回事,因為中國的投資人對股市懷有很大的戒心,他們對中國國內股市操作的規則不抱信心,寧願到臺灣或者香港等地投資,而不願在上海和深圳股市上一顯身手。司達盛全球諮詢責任有限公司總裁斯特拉茲海姆對記者說,我不會把自己的錢投資到上海或者是深圳的股票市場,對我來說,那些地方賭博的因素大於投資的因素。所以說,他旗下的公司一般給客戶的建議是,對這些地方,躲得遠點兒:「有意投資股市的人,應該非常小心;除非對有關上市公司的各種數據有充分的信心,而且對股市運作的各種規則,完全有把握,否則的話,要小心。」

股市出生時就有「重大生理缺陷」

內地股市的興起與國企融資密切相關,政府對國企的外部融資有著明顯的偏袒,這就是其制度設計的關鍵之處。發行上市以國企為主;流通交易的分割性安排:三分之二的國有股與法人股暫不流通,只讓三分之一的社會公眾股行走江湖;市場准入國企優先,並予以特殊優待,保證其壟斷地位,在缺乏競爭的條件下埋下了隱患;退出制度更是軟弱無力,反覆修補也無濟於事……而美國等國外股市的普通股則是全流通的,而且還同股同權;學者們的評價說,這一嚴重的制度性安排缺陷所匯聚的流弊已經積重難返,今天則已到了股市性命攸關的拐點。

自1990 年在深圳、上海兩地設立證券交易所以來,發展迅猛,融資額飆增,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大增,股票交易額持續增長,直到2004年證券公司事故頻發之時為止。短短十幾年,內地股市走過了歐美國家兩三百年的道路。不過,國外證券市場是奠立在典型市場經濟理論假設的基礎之上的。顯然,即便與歐洲國家相比,中國內地的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就頗耐人尋味:權力干涉過多,法律規章缺失;監管機構形同虛設,股民利益放任自流;國有企業居多,民營企業稀少;傳統經濟產業主導,現代服務產業闕如;而且滬深股市功能雷同,交易品種單一……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基石。內地95%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進入股市之時揹負著太多的責任,政府權力也隨之深度介入到了證券市場;國有企業本身由於體制因素的慣性,缺乏相應的制約,其壟斷地位容易使掌握話語權的大股東借政策漏洞轉移上市公司的資源,股市就此成了一個圈錢、洗錢的場所之一,社會財富也隨之流入少數權力高管的私囊。

較之於內地股市15年的短暫發育而言,國外股市則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其成熟的運作經驗可資鏡鑒。證券市場的一番國際比較之後可以發現,影響證券市場的因素固然複雜,但也可看出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制度的設計。正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謝百三教授所說:國有股與法人股不流通,給證券市場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一個難以治癒的病痛,使中國的股票市場在一出生時就是個有重大生理缺陷的孩子。

內地股市開盤十五年以來已經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名利場,各方頭面人物一旦東窗事發都能由此牽出或明或暗的聯繫,而其股權分置的歷史性痼疾在當下已經成了眾矢之的,說是過街老鼠都不過分,即便稍有一點社會良心的學者也會對此義憤填膺,急欲拿出妥善的解決方案。挽救淒風苦雨之中搖搖欲墜的股市成了2005年開局的話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