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皇帝急太監不急?上海樓市依然漲聲一片

發表:2005-03-29 02: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3年,一個股市、一個房價,既成市場熱點話題,又成百姓抱怨話題,也是政府最焦慮的話題。股市一路下跌,跌得中小股民直吐血;房價一月甚至半月一漲,漲得成心買房者心驚肉跳直嘆息。若以3年前的今天為起點,在平面坐標圖上分別畫出兩條漲跌「直線」,它正好形如一個橫著的「V」字圖形。

股市的事咱日後再議,今天只說房價的事。房價的事中央政府越來越急,為什麼急?急於百姓的抱怨聲「頻率」一日高於一日、「頻幅」越來越寬,逐步演變成對政府的「怒氣」。就說今年兩會上,再說總理記者招待會上,代表委員、記者的議案、提案和提問,無不涉及到月月瘋漲的房價問題。事兒鬧騰到這份上,房價就不再只是個價格問題,也不再只是個一般的經濟現象,而漸成為敏感的政治問題。

 急、急、急!自要推出急就章式的救急措施,最新的救急措施是上週央行決定提高房貸利率。據說這個辦法主要是為了抑制樓市的投機成分。此舉對炒樓者多少會起點抑製作用,這一點大致不必懷疑。問題是,提高房貸利率負面影響也不小,就說那些個本來就靠東挪西湊再加貸款方能買房的消費者可就苦了。他(她)們中的不少人不得不考慮推遲買房,而越是推遲買房的,日後越是買不起房。這又是一種惡性循環。為什麼?下文有解,至於那些個炒樓「大戶」,你提高點房貸利率算什麼,他權當樓市裡下了場「毛毛雨」。

 整個神州大地,數上海的房價漲得最瘋。既然房價已經演變為「政治」,上海所受的「政治壓力」自然最大。於是,乘著央行出臺「加息」舉措,上海立馬跟進,出臺了配套舉措若干。可是,一週來,上海的房價還是一片漲聲。

  提高房貸利率用的是利率槓桿,本質上屬於市場調控手段而非行政調控手段。經濟學家們及整個社會輿論不是一直呼籲政府多用市場手段調控樓市價格嗎,咋就人家真用起了利率槓桿,你魯寧之類又學「烏鴉嘴」哇哇亂叫,胡謅什麼「此舉作用有限」。

  事情沒有如此簡單。不妨從兩個層面分析房價還要漲的緣由。

  先從正常供求關係出發--從宏觀視角切題,大的原因有三:其一,城鎮建房用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土地少地價必高;其二,城市化進程拉動,而進程本身少說要延續幾十年甚至更長;其三,多少存在著買樓投資和炒樓投機因素--這後一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屬人們正常的逐利行為,不構成違法,自然也就無可指斥。

  以上三個原因,構成現今樓市基本的供求關係是需求大於供給。按經濟學原理--其實只須生活常識,房價自然要漲,且年復一年地見漲。但漲幅當與人們收入的增幅大致相當或前者略高於後者,目前的突出問題是拉動房價瘋漲的還有大量非「市場因素」。擇其重要,主要是「地方行政因素」。這就需要再從行政層面剖析地方政府如何拉動房價瘋漲。

  其一,地方政府一手掌控土地供應的閥門,就像住家的水嘴,為了節約用水把水嘴開得很小,人為造成供地緊張(可有了保護土地乃基本國策的「庇護」,這樣做還特冠冕堂皇);其二,打著公平、公開和市場化之旗號,行高價賣地之實。其三,地方政府通過公開競標賣地已經大賺一把不算,還要再向樓盤開發商收取大量名目繁多的「附加費」、「城市建設基金」和「公建配套費」。前兩項直接入地方政府的口袋,後一項則由諸如郵電、電信和「水、電、煤氣」之類的官辦公共服務供應商收你沒商量。就這三條,你說地方政府急嗎?

  其實,這費那費,沒一項有可收取的法理依據。咱們納稅人已經向政府納過稅,政府憑什麼再額外收費?至於民商官商都是商,原本都得通過服務才能立足市場,你在新建小區設郵箱、通郵路什麼的,照說都是你擴大服務份額的前道投資,又憑什麼動樓盤開發商的腦筋--還不是行政壟斷鬧的!法治缺席,行政權力必然越界進入市場。如今的開發商也聰明,這費那費的,想收就收罷,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反覆循環,房價咋能不瘋漲?

  篇幅所限,話頭只能打住。要使中央急地方也急並不難,難的是地方政府從市場中「斷奶」很困難。政府欲平抑房價辦法其實也多多,惟獨痛下決心從市場中抽身的勇氣不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