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促投誠官員告別中共

發表:2005-06-20 06: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駐澳洲外交官陳用林和原天津市公安局610辦公室官員郝鳳軍,在談到各自告別中共的心路歷程時,兩人都提到了一本震驚全世界的書:《九評共產黨》,以及該書引發的退黨潮對他們選擇投誠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陳用林在大紀元退黨網站公開發表退黨申明後說:「作為外交官,按理應該為國家利益服務,但是我在這裡做的事情大多數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是迫害自己的人民、迫害自己的事。實際上成為共產黨迫害人民的一種工具,這是違背我的良心的。我沒有背叛我的祖國,我背叛的是專制的政黨,而這個黨早已被人民所唾棄 」

在談到對共產黨的認識時,陳說:「中共在文革中把我的父親害死,弄得我們家破人亡,回過頭來還要我感謝它,對它感恩戴德。正如某些人說的,我進入外交學院唸書後來做了外交官,有一個很成功的外交生涯,是共產黨給我的,其實我覺得能夠進入外交學院是因為我拚命努力學習的結果。我相信:沒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

在談到「保先」措施與退黨大潮時,陳說:「退黨大潮是歷史的必然,總有一天中共最後只剩下幾個孤家寡人,最後人民會起來把它摧毀,那個時候民主時代就會到來。中共講什麼三個代表、黨員先進性、進行保先運動,實際上它裡面徹底腐爛了,沒有用了。」

對於自己的投誠,陳說:「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國人,我所能做的也就是用行動來喚醒中國人的良知,希望中國人能從新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不要被中共的專制體制的迫害弄得麻木,應該勇敢的向中共暴政說:不。」

長期以來,中共對外界否認610的存在,可是原天津市公安局國內安全保衛局610辦公室官員郝鳳軍攜帶大量機密文件突然現身澳洲媒體,給了中共一記響亮的耳光。據郝鳳軍的律師、前坎培拉律法部長,Bernard Collaery說,他在郝鳳軍帶來的文件中,發現了「令人震驚的關於『610辦公室』的證明,他們給我們提供了關於迫害是有組織的證據,他們給我們提供 了關於迫害是一直連接到北京的充分證據,他們並且給我們提供了澳洲人被監視的內情,的確非常、非常清楚……」

郝鳳軍在公開站出來揭露610--這一中共自己都不敢承認的特務機構以及秘密運作方式之前,談到了《九評共產黨》對他的鼓勵作用。郝鳳軍說,「以前剛大學畢業時,曾對共產黨抱有很大希望。但到610工作後,我親眼看到中共如何對異己人士殘酷迫害,內心十分痛苦。看了 被610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封鎖的《九評共產黨》我深有感觸,而外交使節陳用林站出來把中共在澳洲的所作所為都揭露出來,這更促使我面對公眾把我所知道的講出來,並決定回應退黨網站號召,退出共產黨。

郝鳳軍在其公開退黨(團、隊)聲明中寫到:「我鄭重宣布退出共產黨、共青團、少先隊。這些組織從現在起與我沒有任何關係,退個一清二楚。因為我曾經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對中共有很高的期望,但事實上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它現在在中國大陸所實施的是黑暗的統治,是沒有人權的制度,所以在此我鄭重聲明退出共產黨及其所有組織。」

郝鳳軍還說:看了九評共產黨及新唐人拍攝的記錄片後,我瞭解了許多事實。對以前那些三反五反等運動不瞭解的那些歷史,現在都明白了,對共產黨本質也認識得更清楚了。「有人指責陳用林和我的行為是叛國。這裡我要反問那些認為我是叛國的海外人士:如果澳大利亞綠黨,工黨反對霍華德的政策,他們是不是就是反對澳大利亞?我認識到,海內外認為反對共產黨就是反中國的這種思想,這種意識形態,就是共產黨長期洗腦灌輸的結果。就如我到610後,無論迫害或鎮壓法輪功或異議人士,是按黨的要求去做,而不是國家需要你這樣去做。我從小學起共產黨就教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海內外華人,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所以不奇怪他們有這樣的想法。

我熱愛我的祖國,熱愛中國,那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國土,我反對的是共產黨的執政方式,反對它迫害異見人士。幾天前我退了黨、團、隊,退了個一清二楚,一下子好像身體輕鬆了,就像早晨被露水沐浴的青草一樣,神清氣爽。」

郝鳳軍還說,「我在澳洲生活比在大陸生活要艱苦許多。我到澳洲來,只是在尋求一種能夠解脫自己,放下沈重包袱的方式,並用我的親身經歷,在自由民主的國家疾呼,制止共產黨這種滅絕人性的迫害。我要把中共黑暗的本質向世界廣大公眾講出來。讓大家更好的認識中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