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 人類首次太空修飛船

發表:2005-08-03 06: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的宇航員將在太空對"發現號"太空梭進行史無先例的維修工作,除去太空梭腹部的防熱瓦片之間一些突起來的填充物質。

據BBC報導,美國宇航局8月1日決定,派遣「發現號」太空梭一名宇航員於3日在進行太空漫步時,前往「發現號」機腹下部,清除絕熱瓦填縫劑上兩片伸出的陶瓷纖維布。

這將是美國宇航員,也是人類首次在太空維修太空梭。專家指出,宇航員通過太空行走對太空梭進行維修是史無前例的,風險和難度都不小。

國際空間站的機械手臂將幫助宇航員到達需要進行維修工作的位置。

按計畫,修復工作將由美國宇航員斯蒂芬.魯賓遜完成。

此次「發現」號宇航員帶上太空的工具,包括手提式紅外攝像機(用於掃瞄隔熱瓦,以便發現裂縫)、填縫槍等等。這些工具不僅可以讓宇航員戴著手套也能操作,而且將給艱難的太空修復工作提供幫助。

屆時,魯賓遜將扮演「外科醫生」的角色,給「發現」號做手術。他將帶上鑷子、剪子和鋸子,綁在國際空間站約17.4米長長的機械臂末端,由機械臂將他「舉」到太空梭腹部進行維修。

首先,魯賓遜會試著用手直接把伸出的填充材料拔掉;如果不成功,他會再用鑷子將伸出部分夾住,用小鋸子把它鋸斷;如果這還不行,他再用剪子將伸出部分剪掉。

按照這一計畫,國際空間站機械臂的定位將耗時90分鐘,機械臂移動到「發現」號腹部將用45分鐘,而兩處問題部位的維修總共可能不超過30分鐘。

這將是宇航員第一次對在軌道上飛行的太空梭的絕熱層進行維修。維修具有一定風險。有專家認為,宇航員一不小心可能會對太空梭「嬌嫩」的絕熱層造成更大破壞。因此第3次太空行走在很大程度上將是一次未經演練的行動。

同時,宇航局取消了原定在這次太空行走時進行的維護空間站任務。

美國宇航局工程師7月31日分析「發現」號全身攝像和鐳射掃瞄圖像後發現,兩塊填充材料在"發現號"的機鼻下方,面積分別是2.8厘米和2.2厘米。

過去幾天,美國宇航局多名專案主管試圖確認兩片伸出的陶瓷纖維布是否會在「發現」號重返大氣層時導致機腹溫度過高,從而釀成另一起類似「哥倫比亞」號的災難。

美國宇航局擔心太空梭以超音速20倍的速度重返地球時,這兩塊填充料可能出現空氣動力效應,使得防熱瓦片的溫度上升30%。

美國宇航局官員說,當局不能確定太空梭重返地球時的高溫狀態,對這些填充料的影響。因此要"採取行動"。

受到損壞的防熱瓦片在高溫地下尤為脆弱,甚至對太空梭的飛行控制帶來問題。

美國宇航局的官員說,這與防熱泡沫的碎片無關,事實上,這些物料可能是在太空梭上空時,因為機身出現強烈的震動而鬆脫的。

美國宇航局的專案負責經理韋恩黑爾說,經過最新被安裝在"發現號"太空梭機械臂上的3臺攝像機檢查顯示,一個機翼在起飛過程中受到脫落碎片的撞擊。

在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航過程中因機翼和機鼻邊緣承受了大氣層熱浪的巨大衝力,導致一隻機翼前部的隔熱層發生穿孔,並最終使機身解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