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打「無煙戰爭」 胡溫新政矛盾大

發表:2005-09-28 04: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美國之音9月27日報導,中國政府頒布的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受到法國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總部設在巴黎的記者無國界組織對中共不斷縮小言論自由空間的做法予以強烈譴責。法國輿論認為,新規定顯示中共專制政權對正在形成當中的中國市民社會的畏懼。

*記者無國界:恐嚇網路使用者*

記者無國界組織9月26號發表聲明,譴責中共不斷縮小中國公民言論自由空間的反文明作法。聲明表示,新規定出臺意圖不在規範網路使用,而是要對網路使用者施加恐嚇。

*費加羅報:公眾辯論空間萎縮*

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相關報導中,援引法國幽默藝術家雷昂崗比翁對獨裁專制的詼諧定義,即「所有非強制性的都應被禁止」來暗示中國當權者的思維模式。文章指出,中國的意識形態官員正夢想將這一模式用於因特網管制。今後只有經過新聞檢查的剪刀修理過的新聞才會出現在一億中國網民的電腦屏幕上。

文章指出,北京政權在用10年時間成功地將中國因特網與世界隔離,將民主思想擋在防火牆外之後,開始對國內新聞信息傳播實施整頓,嘗試集中控制。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加強新聞檢查的結果是使敢於直言的記者被監禁,使報紙內容乏味,使公眾辯論空間萎縮。

*白夏:胡溫新政矛盾大*

法國政治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白夏在就中國頒布網際網路新法規接受記者採訪時,對中國強化網上新聞信息監控的背景作出分析。

白夏說:「中國政府從2005年開始縮小言論自由空間,也許恰恰是因為言論自由空間在中國迅速拓展,因特網最近幾年在中國發揮了重大作用。現在,在中國城市鄉村存在各種各樣的衝突,每次衝突發生後都能被因特網披露,引發眾多網上爭論,知識份子、普通市民、農民都加入了爭論。

「這些爭論對地方政府形成很大壓力,他們當然對因特網大為不滿。不過這裡存在一個矛盾,就是胡溫新政一直說要關心弱勢群體。關心弱勢群體的情況,最起碼應瞭解弱勢群體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可能從基層官僚體制那裡得來,你需要通過公民社會為你提供這些資料。所以,胡溫的矛盾就在這裡,一方面希望瞭解衝突的根源,另方面又不願網上爭論威脅國家穩定。」

*白夏:政府企圖依法制人*

白夏表示,新法規將新聞控制範圍明顯擴大,顯示政府依法制人的企圖。

白夏說:「現在中共強調依法治國,但他對法治的概念與眾不同,他認為法律有用,那麼他就把法律管轄的範圍擴大到無限,這樣他就可依法鎮壓異議人士。這就說明中共所講的依法治國完全不是真正依法治國,不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

*中國出現公民社會*

《費加羅報》在9月27號的相關報導中指出,中國政府頒布的11項網路信息傳播禁令充分暴露當局面對市民社會崛起的危機感,而市民社會正通過新技術、新思想的交流逐漸走向成熟和獨立。

白夏表示,新一輪言論控制措施顯示中國政府已意識到公民社會正在形成,老百姓對公民權的意識正在覺醒,政府試圖延長這一覺醒過程。中國政府認為,只要控制言論自由、遊行結社自由,就能有效控制中國百姓對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削弱社會不穩定因素。

白夏表示,雖然中共頒布的法規看似嚴厲可怕,但他懷疑法規實施的成效,因為中國網民的數量及發表網評的速度都很難使網路警察能夠有效實施全面控制。

防火牆又添"新磚" 封殺言論自由

據BBC報導,根據中國政府預測,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將達到1億2千萬,目前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網際網路用戶第二大國家。

週一(26日)一些分析和報告紛紛指出,這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網路技術影響越來越警惕,希望通過新出臺的規定,加強對日漸獨立的中國社會的控制。

"新磚新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人在解釋新規定的實施目的時說,這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地發展。"

新出臺的網上新聞11條禁令是中國為阻止所謂的"不健康"的信息內容----包括色情、反政府----材料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最新努力。

外界分析人士則將其稱為中國為監控網上內容建造的"防火牆"提供的"新磚新瓦"。

由於腐敗、強令搬遷、對執法部門不滿以及一些其他民權問題引發了大量的社會動盪、抱怨、抗議、遊行等活動,對這些活動的報導和民間反映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網際網路上。

今天北京出版的《新京報》頭版頭條以《網際網路嚴禁煽動非法遊行》報導了上述新規定的出臺,報導將其稱為"規範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的一個重要規章"。

「封殺作用」

英國今天出版的《衛報》則稱,中國進一步控制網上信息發布,目的在於"封殺政治敏感性新聞"。報導還說,有人權組織形容中國政府是在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壓持不同政見者,封殺言論自由"。

位於香港的"中國人權"組織的負責人BECQUELIN告訴法新社,新的禁令表明中國政府對一個日漸獨立的社會採用現代的網際網路技術組織活動越來越擔心。

根據中國政府預測,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網民總數將達到1億2千萬,與2004年底9千4百萬的統計數字相比,增長幅度高達28%。

目前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網際網路用戶第二大國家。

網路在左右輿論導向、動員民眾方面有很大影響力。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多家大城市爆發的反日風潮當中,網際網路就起到了很大的"助勢"作用。

有鑒於此,政府對網路也日益警惕,當局一面審查網路信息,另一方面透過新聞網站監管信息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人解釋發布實施《規定》的必要性時指出,由於網際網路傳播的特性,一些虛假新聞、導向錯誤的新聞信息在網上流傳,損害了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

合資禁區

英國《衛報》今天的報導還介紹說,中國政府雇佣了三萬名"網路警察",並且大量使用過濾軟體。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則說,中國傳播界學者反映,政府自2003年底即逐步收緊言論空間。 今年初,中國各大高校實施網上BBS實名制,被認為是當局加強輿論監管的手段。

過去幾年間,中國政府已經將多名在網上發表反政府言論的異見人士拘留。

除了對中國境內的新聞單位設立的網站加強控制之外,最新出臺的規定也將轉載新聞信息、發送時政通訊信息等的其它一些網站列入受約束的範疇。

新的規定再一次將合資新聞網站劃入「禁區」。新規定列明,任何組織不得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中外合作經營和外資經營的網際網路新聞綱站。

英國《衛報》今天的報導還介紹說,中國政府雇佣了三萬名"網路警察",並且大量使用過濾軟體。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則說,政府自2003年底即逐步收緊言論空間。

今年初,中國各大高校實施網上BBS實名制,被認為是當局加強輿論監管的手段。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公民維權綱創辦者李健認為:民間綱站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確也應受到監管,但應違法了事後追究而非事前用行政手段限制,這是違憲的。

位於香港的"中國人權"組織的負責人BECQUELIN告訴法新社,新的禁令表明中國政府對一個日漸獨立的社會採用現代的網際網路技術越來越擔心。

過去幾年間,中國政府已經將多名在網上發表反政府言論的異見人士拘留。

在最近幾年,隨著維權浪潮高漲,民間維權和啟蒙綱站越辦越多。

新規定對於非傳統的民間經營,列出以下條件:註冊資本不可低於一千萬元人民幣;必須是單位經營:有十名以上專職新聞編輯,其中在新聞單位從事新聞工作三年以上新聞編輯人員不少於五名。

民間維權電子雜誌,「維權通訊」創辦人楊銀波認為:這等於是bbs,博客,論壇都沒有資格貼新聞、消息了,就是說個人就不用講話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