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氣候反常旱澇天災頻發生

作者:許波 發表:2006-08-16 23: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長江流域中上游和中下游地區分別遭受嚴重的乾旱和洪澇災害,給民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專家指出,天災頻繁發生固然有氣候變化方面的自然原因,但是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南地區遭遇百年乾旱*

桑美颱風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造成的嚴重後果還沒有完全平息,西南地區又傳出遭受嚴重乾旱的消息。地處長江中上游地區的重慶、四川、貴州和湖南西部等省市目前正遭遇5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其中在最嚴重的重慶地區,連續乾旱已經超過70天,降雨量之少為百年一遇,三分之二的河水斷流,所有水庫的配套電站都已經停止發電。

乾旱引發了整個長江中上游的酷暑天氣,給居民飲水和農作物生產帶來嚴重困難。據中國西部直轄市重慶當局統計,截止到8月15號,重慶地區旱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5億元人民幣。

氣象部門官員表示,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中國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酷暑天氣的主要原因,其中今年頻繁登陸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颱風阻擋了西太平洋高氣壓的流動,也是西南地區酷熱天氣的成因之一。

*分析:自然原因使然但有人為因素*

但是專家指出,氣候異常固然有天災的成份,但是破壞生態環境的人為因素也不能排除。四川省地礦局地質勘探隊總工程師範曉在接受採訪時說,西部地區50年不遇的乾旱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其中有氣候波動變化的自然原因,但是從生態平衡的角度來看,頻繁出現的自然災害與人類過度的經濟開發和工程建設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他說:「今年這場比較嚴重的乾旱不能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20世紀以來人類的工程活動和生產活動對於氣候波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比如溫室效應就是由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的,干擾了氣候正常的波動變化,可能會加劇一些自然災荒的發生。」

*生態環境長期遭到人為破壞*

長期研究西南地區水文、地理和環境問題的科學家範曉認為,人為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異常氣候,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還不好確定,但是這個問題應該成為該地區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範曉說,西南地區過去幾十年裡森林資源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肯定對氣候變化有影響。

他說:「最近十幾年,GDP高速增長,修建了許多大工程。如果再倒退10年或20年,那段時間裏對原始森林的砍伐是非常厲害的,因為當時全國還沒有對天然林禁伐,西部地區有許多林場。如果再倒回上個世紀50年代末,當時全國實行大躍進、大煉鋼鐵,那個時候對於植被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歷史的教訓值得很好地去吸取、去總結。」

範曉認為,可惜有人並不認真吸取歷史教訓。他說,在西南地區,雖然大批林場被關閉了,但是大型水電工程項目還在紛紛上馬。範曉舉例說,目前正在擬議中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和怒江大壩工程將對這一地區的森林植被和水土流失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些工程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可低估。

據新華社報導,今年中國各地自然災荒頻繁,在西南地區持續乾旱的同時,東南沿海地區接連遭受颱風和熱帶風暴的襲擊,造成大約1300人喪生,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