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臺灣人的真實生活(組圖)

發表:2006-11-09 0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飛機穿過厚厚的雲霧降落在臺北中正國際機場(不習慣稱之為桃園機場)的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青天白日旗,旗子佔用了機場候機大樓整整一面牆,蔣公中正的畫像擺在當中。從我踏進候機大樓的那一刻起,我的血液開始加速流動,這種激動的情緒並不亞於一個臺灣老兵第一次回大陸探親,因為我為這一天已等待太久。雖然在過去的26年裡我從來沒有到過臺灣,但這並不能阻礙我與她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幼兒園時阿姨教的《寶島臺灣》歌詞我依然記得,少年時小虎隊的歌聲迴響在我的耳邊,臺灣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浮現在我眼前。。。。。。還有鄭成功和施琅、jjs父子、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羅大佑和小虎隊、李敖和吳宗憲。。。。。。這些一切的一切都在這個時刻一起湧了出來,靈魂附體(黃健祥語)。我怎能不激動呢?

  

 

現代貢品 (攝於彰化縣鹿港小鎮三山寺)

文化的四種元素: 臺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臺北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的?簡單地說,臺灣有三種人,分別是高山土著、早期閩南客家移民和二戰後移入的「外省人"。臺灣所表現出來的文化是中華文化(又分為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近代中原文化)、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美國為首)的融合。其中閩南文化來自幾百年前的早期移民,日本文化來自 50年日佔時期和現代人的哈日,中原文化古已有之,並隨著二戰後大量移入的「外省人"而更加強勢,美國文化來自二戰後美國的陰影。這樣豐富的文化元素,是魅力四射的臺灣文化的源泉,而臺北是這種文化的中心。

  閩南人和客家人文化:首先說說人情味很濃的閩南人和客家人文化。大約在300-400年前,大量的中國東南沿海人口移入臺灣,這些人在臺灣開墾土地,興建廟宇,成立幫會,並逐漸成為臺灣主要的人口,所以如今你只要離開臺北,閩南話往往成為很多人(特別是草根階層)交流的第一語言,就要像華語在新加坡。如果你想搜尋閩南客家文化的痕跡,臺北龍山寺、城隍廟是最好的去處,臺中鹿港小鎮的媽祖廟和傳統街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典型的臺灣廟宇 (攝於臺南市城隍廟)

 

燈籠 (攝於彰化縣鹿港小鎮媽祖廟)

 

香客們的長明燈 (攝於臺北龍山寺)

 

一個來臺灣學佛的老外 (攝於臺北龍山寺正門口)

 

這種文化雖然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但是難免帶來一些環境污染,這是政府的宣傳畫,告訴大家燒紙錢適可而止。其中「好朋友"之指的是孤魂野鬼,為孤魂野鬼燒錢這一點特別體現這種文化重「人情"的一面。

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在臺灣古已有之,二戰後gmd的到來讓近代中原文化站了上風,這種文化雖然和閩南和客家文化同屬於中華文化,但是多少有些區別,所以我把他們分開來說。兩岸三地,儒家文化的遺產臺灣保留的最多。在臺灣乘車坐地鐵搭自動扶梯,你都能感覺到臺北人「克己服禮」的精神,比北京香港和新加坡都更有秩序。無論什麼時候,地鐵裡等車的隊伍都是整整齊齊的,扶梯上左邊的通道都暢通無阻。臺灣人對老人的尊重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在小城市,一般都是年輕人在後面排隊,讓老人先上車。

 

傳統文具店(攝於臺北九份)

 

 傳統的茶館兒 (攝於臺北九份)

 

下面三個建築都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特別是國家歌劇院也是中國傳統風格。反觀北京的一些建築,我們似乎值得反省一下。首先是中正紀念堂

 

國家歌劇院(比起雞蛋殼,我更喜歡這個!) 

 

臺北最豪華最高級的圓山飯店 

 

臺北孔廟中的燈,經典的傳統燈飾,上書「有教無類"四個字。燈有形,文化無形,祖宗的優良文化傳統不可丟。 

 

臺北孔廟中的燈,經典的傳統燈飾,上書「有教無類"四個字。燈有形,文化無形,祖宗的優良文化傳統不可丟。 

臺灣文化中的確有日本文化的因素,臺北的溫泉幾乎都是日式的,日本便當隨處可見,一些老人在生活中還習慣用一些日文指代。在臺北一位巴士大伯接電話時竟然說「莫西莫西"。走進臺灣的便利店,不僅日本便當大型其道(也有日本便當是發源於臺灣的說法),「歡因光臨"的大聲招呼,也會讓你感覺走進日本的便利店。 

 

日本榻榻米(攝於臺北北投溫泉浴場)


 

2006年9月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臺北101

 

兩個在臺北街頭滿買紀念品的臺妹

公共交通


  談過文化元素後,讓我們把目光放在臺北的日常生活上。首先說說最容易觀察到的交通系統。從臺北中正國際機場到市中心的火車站每15分鐘就有一趟車,50公里的路程125台幣,大約行駛50分鐘。一路上感覺臺北到處都很破舊,無論是建築還是公共交通工具。東南亞地區許多城市都是如此的,我覺得算這是一種風格,他們並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和財力去粉飾外表。千萬不要以為建築的內部也是如此破舊,恰恰相反,只要你走進購物中心和地鐵就知道內部的設計和裝潢有多麼精彩。

  到了火車站你就到了臺北陸路交通的心臟了,因為臺北火車站不僅僅是臺灣最大的鐵路樞紐,而且是臺北市最大的地鐵中轉站,也是臺灣最大的長徒汽車站。這麼多功能集中在一切,千萬不要以為這裡很混亂,相反這裡一切秩序井然。設計師在地下挖出了好幾層的平臺,地面上走長途車,火車和地鐵從地下幾層走。由於要同時接納2個方向的火車,4個方向地地鐵,設計師在地下挖了四層的平臺,亞洲除了日本恐怕沒有這樣規模的地下樞紐了。在臺北乘坐地鐵和公車只要一張磁卡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全額退出押金。

  和北京的沙丁魚罐頭般的地鐵不同,走進臺北地鐵感覺好像走進了另外一個地方,設計者對地鐵內部的裝修進行了精心設計,把雕塑、圖畫、詩篇等等融合進去。再加上優美的音樂和明星們錄製的溫馨提示,使得有些車站像圖書館,有些車站像博物館,有些像音樂廳,有些像遊樂場,還有些像畫廊。

 

地鐵站的走廊,佈置得好像畫廊。

 

地鐵內,注意盲人背後的那些西洋樂隊的人都在注視著盲人,如果這時地鐵設計者獨具匠心的想法,那簡直太有創意了。

博物館

  除了交通系統,面子工程一般還包括博物館,值得國人驕傲的是,臺灣有一座世界第四大博物館。來到臺灣如果你只去一個博物館,那麼一定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因為jjs把北京故宮裡能搬走的都搬走了。這座大型博物館建在臺北市郊的小山上,四週一年四季環抱在綠色中,好像翡翠上的鑲嵌了一塊白色的珍珠。展室內的文物相當精緻,數目龐大,相比之下北京故宮博物遜色多了。比如說那個著名的象牙鏤空的球,徊閭滓徊愕娘慰盞窨蹋坎憧梢宰雜煞觶本┑牟仄反笤?層,臺北的藏品有17層之多,讓人嘆為觀止。讓我印象深刻還有明清兩代的各種書籍的藏本,特別是一套明朝金泥(金色墨汁)的佛經,歷經500年風雨還是如此精緻,讓人讚嘆不已。下圖是一個隋朝的金菩薩

 

隋朝的金菩薩

民生行業

  一個地區的飲食往往能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臺灣正是如此。一方面臺灣是自由競爭機制,另一方面臺灣的政府很重民生。因此和民生相關的產業和服務都很發達。比如飲食業和娛樂業。商業也極其發達,便利店一條街上能有好幾十個,從火車站搭地鐵往返北投,加上門票,20塊錢人民幣就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泡天然溫泉。但和民生沒有直接關係的行業就不是很發達,比如金融業感覺很一般,很少看到外國銀行。

  臺灣夜市算是享譽全球的一個招牌,在臺灣各類娛樂產品中也常常出現。最好的夜市是臺北士林夜市、臺北師大夜市和臺中的忠孝路夜市。臺北著名的華西街夜市也不錯,但是由於管理得太好,讓人聯想起了新加坡的大排擋,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排列整齊,干乾淨淨的夜市吧。但我們背包客是絕對不喜歡的。淡水早市值得一去。

 

淡水早市的桃子

 

淡水早市的海鮮

 

士林夜市

 

 臺灣的夜

在談過了文化、交通、博物館和民生行業後,我用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參照,來做個總結。新加坡規劃得太好,太乾淨了,但大家的選擇不多,例如公共汽車公司只有2家,便利店很少,商店早早打烊。香港便利店、小巴到處都是,但是城市裡沒有一棵樹。北京越來越像新加坡了。而臺北市就不同了,她是四個城市中儒家氣氛最濃的一個地方,也是生活最便利舒適的地方,如果有機會真想在那裡工作學習幾年。不過臺北市的治安沒有新加坡好,也很難說比北京和香港安全。

 


来源:孤獨星球mkxBLOG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