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作家卡娜:中國女嬰失蹤之謎

發表:2007-03-02 00: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群體滅絕在中國──該是打破沉默的時候了。」人權擁護者兼作家卡娜(Talia Carner)2月28日由婦女媒體中心(The Women’s Media Center)主持的記者會上,概述她調查中國棄嬰的結果。3月5日在聯合國第51屆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上,卡娜將進一步演講這個主題。


卡娜最新出版的小說《中國娃娃》(China Doll,2006年7月26日紐約出版),是她為調查中國女嬰死亡而寫。1995年她到北京參加國際婦女會議,首次發現到「死亡室」的恐怖──那是中國系統的、致命的孤兒問題受到嚴重忽略。

出版了新近的小說《中國娃娃》,她發現自己孤獨的聲音在對抗群體滅絕──挑選出女嬰來遺棄掉。除了2007年元月人權觀察/亞洲報告發布的消息之外,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2005年美國國務院的報告、或是2006年美國國會兼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的報告,都調查了在中國大量屠殺女嬰的現象。

「每年在中國有170萬女嬰失蹤,卻沒人為她們講話。中國政府的同謀,人權監督團體的沉默,導致了許多中國女嬰的死亡。」卡娜表示:「中國推行一胎化政策,而中國傳統上又偏好男嬰,中國人民政府並沒有好好正視女嬰失蹤的問題。」

「儘管現在立法禁止性別選擇的墮胎,禁止遺棄子女,但是地區性的收養棄嬰則是透過官僚體系與財政障礙來阻攔。並且法律上的漏洞使得地方官員沒有履行對棄嬰所應肩負的責任。」卡娜說道。

《中國娃娃》因為揭露中國個別地方扼殺女嬰的社會現實,日前獲得美國圖書界三項提名,分別為《ForeWord》雜誌的「最佳年度書籍獎」、美國圖書新聞(US Book News)的「2006年最佳圖書獎」、「富蘭克林獎」(Benjamin Franklin Award)。

《中國娃娃》敘述美國女歌星諾娜在中國慈善義演時,偶然揀到一個女嬰,接著發生一系列故事。女歌星看到中國孤兒院的情況,決定收養這個棄嬰。但在收養過程中,諾娜不斷和中國政府、美國政府機構發生碰撞,就連她的唱片公司也出面干涉。

為了撰寫該書,卡娜廣泛的蒐集資料,並且訪談前國務院的官員、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參加有關中美關係的講座,向音樂界一些朋友討教業內內幕,還親自前往杭州大學進修中國文化研究,深入中國鄉村實地考察。
  
卡娜曾為《Savvy Woman》雜誌的出版人,也曾擔任小工商企業的顧問與講師,並曾為美國情報局派往俄羅斯的成員。卡娜出生於以色列,獲得過耶路撒冷希伯倫大學的學士學位、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碩士學位。
  
卡娜的首部小說《木偶兒童》(Puppet Child)出版於2002年,曾當選當年BookBrowse 選出的十佳圖書。她也在《紐約時報》、文學雜誌、詩集刊物發表評論與短篇小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