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反腐利用輿論監督,中宣部竟與胡溫唱反調

發表:2007-03-24 12: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胡溫在各種場合提出輿論監督,中央級媒體《人民日報》、《半月談》等罕有地抨擊地方政府腐敗;北京同時放開境外媒體採訪奧運,反映中共高層正利用輿論監督反腐敗。

北京「兩會」在總理溫家寶的記者會後拉上帷幕,不過,溫家寶在答記者問時提出:社會主義民主,讓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等所透露的政治改革的開放議題又邁出了新的步伐。溫家寶上任總理第五個年頭,今年所做的政府報告中在很顯著的位置中首次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並將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與「人大」、「政協」監督放在同一等級,顯示其重要性,這在前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少見到。

更少見的是,北京的中央媒體開始讓一些社會事件公開晒太陽。今年二月初,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出記者吳焰的署名文章,批評上海投鉅資十一億美金建造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更多的時候是在「晒太陽」,平均每天要支付九萬元人民幣(約一萬一千六百美元)的巨大維護費用。這篇文章共點名批評包括杭州大劇院、廣州歌劇院、重慶大劇院等九個地方藝術中心、歌劇院,均耗資巨大。在輿論控制的背景下,《人民日報》類似的批評文章不多見,亞洲週刊獲悉,《人民日報》該文刊於焦點新聞版面,該版面由《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親自抓,知情人士表示:「背後的來頭不小。」《人民日報》旗下的刊物《人民論壇》近期亦刊文指,從各地披露出來的發展規劃中,令人不安地顯露出帝王思想:許多地方發展藍圖規模宏大,不僅包括本行政轄區,而且涵蓋了周邊地區,成為了具有擴張性的經濟發展指南。

在地方政府開始換屆之際,二月中旬,代表軍方喉舌的《解放軍報》也加入中央媒體輿論監督的行列,在第三版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狠批部分官員全局觀念淡薄,本位主義、地方主義盛行,各自為政,自行其是。文章敦促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維護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權威,否則紀律處分。軍報的該篇評論受到官方媒體重視,新華社立即轉載,新華網則將其放置在頭條新聞的位置,中央媒體互相呼應,各地官僚開始感受到輿論監督的壓力。

近期,中央媒體發揮輿論監督的炮火相當集中,在地方政府召開兩會期間,中央媒體亦不忘監督的職能。二月二十七日的《新華每日電訊》刊登「新華時評」時批評,山東省在媒體上公布的二零零六年度衛生監督執法十大典型案例,都涉及食品安全、醫療服務等事關民眾健康、生命安全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公布的涉案單位全部以「某」字代替。評論指出:「實踐證明,公開點名的批評監督,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監督方式和管理工作手段,是預防腐敗、降低錯誤、防範違法違規行為發生的良方。一些被批評者之間流行一種說法,就是‘不怕通報,就怕見報’,這就從另一面反映了公開點名批評的監督效果和威力。」

截訪被《半月談》批評

據消息人士透露,總結去年反貪腐取得的成績,反貪腐問題要從源頭抓起,要預防腐敗,就要加強監督,加強防腐的宣傳攻勢。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中紀委倡導反腐敗要加強監督,特別提到要發揮新聞輿論監督作用後,北京的中央媒體聞風而動,並突破中宣部下達的禁令。新華社屬下的《半月談》在一月下旬連續出刊兩篇有份量的文章,矛頭直指地方腐敗,顯示中央媒體監督的力量。

一篇文章以《政府阻截上訪內幕》為主題,罕有地刊文對截訪現象進行揭秘。該刊記者專門策劃在歲末年初之際,信訪工作任務最重的特殊時期,針對河南、山東和遼寧等典型地區進行了截訪對象的深入調查研究,揭露地方政府截訪的潛規則。該文認為,近年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特別是基層信訪部門,普遍存在怕群眾上訪的心理。文章批評截訪的弊端不僅是地方政府開支大,更關鍵的是對群眾越級上訪僅限於攔、堵、卡、截,不下功夫解決實際問題,導致信訪渠道不通、矛盾激化,上訪規模和激烈程度越來越大。

《半月談》的另一篇文章揭露「三陪小姐」下山下鄉,使得一些官員開始樂意「和基層打交道了」。文章批評一些地方把賣淫、賭博等非法項目引到農村。其實,這類現像在中國城市和農村存在已久,大家見怪不怪,但現在中央媒體出面批評,作出調查報導,應是開了近期輿論監督的風氣。

儘管前任總理朱鎔基在一九九八年參觀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時提出了「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十六字箴言,被認為是中國政府重視輿論監督的標誌,但新一任政府上臺後,似乎很少公開講「新聞輿論監督」,不僅如此,新聞界及外界一直認為,受中共中央宣傳部門控制的中國媒體監督是倒退了。如今,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媒體監督被提到議事日程。據悉,負責「兩會」工作報告的起草小組及負責中共「十七大」有關文件起草的工作小組都收到中央轉發的起草文件要點,其中突出強調要加強包括新聞媒體在內的輿論監督。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宣傳部門以強調「穩定」為由,對輿論控制十分嚴格,媒體似乎成為主要是為了講好話的平臺。中宣部還專門下文嚴禁媒體異地批評,而本地媒體受主管黨委領導,根本不可能提出批評意見,大陸媒體萬馬齊喑。如今,這樣的局面似乎正在被打破,北京人士向亞洲週刊表示,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輿論監督」,背後的解讀是,北京將加大媒體監督的力度,中央希望運用輿論力量加大監督力度,媒體會成為中國反腐、防腐的中堅。

加大媒體監督力度其實早在中紀委七次全會公報中已露出端倪。雖然今年一月十二日中宣部發出新的通知,年內全面收緊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媒體的言論尺度,凡不合於營造和諧氛圍並易於引發衝突的節目和言論,一律不准播(刊)出。不過,很明顯的是,北京唱好的時代主旋律永遠不會偏離,但對如何保證「時代的主旋律」不走調卻有不同的解讀。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黃煜教授表示,胡錦濤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有人誤以為光唱讚歌就可以和諧了,這是誤區,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新聞輿論監督,給這些人潑了冷水,實際上是告誡他們,只有把歪風邪氣打下去才會有和諧。

早在中宣部發出通知的前二天,一月十日中紀委發出「第七次全會公報」,在公報的第六條重點強調了要「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加強人民群眾、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新聞輿論等監督。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而在去年相同時期發出的中紀委「第六次全會公報」中的第六條,僅提「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及公用事業單位辦事公開。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完善國有企業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去年的沒有提輿論監督問題,沒有把此問題擺上議事日程。

全國政協常委鄧偉志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表示,只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才能把監督落到實處。鄧偉志說,溫家寶總理講了「六個監督」,代表著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位,「只有全方位監督才能有效,但群眾也好、民主黨派也罷,前五個監督都是歸於輿論監督,這些監督都要通過輿論來表達的,抓好一個監督,就可以把腐敗案件的犯案率降低百分之九十。人要臉,樹要皮,不怕內部通報,就怕公開見報。我認為現在腐敗分子居高不下,沒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有很大的責任」。

學習芬蘭官員透明度

為學術研究,鄧偉志走訪了不少國家,他目睹世界上許多國家廉政工作做得好的都在輿論監督上有建樹。前年,鄧偉志到世界上最廉政的芬蘭,他發現,芬蘭的輿論監督富成效。鄧偉志去見一位芬蘭廉政公署的官員,該官員家裡養蜂,蜂蜜吃不完就出售,但他出售多少、出售的價格都要在媒體上公開,接受公眾的檢查。鄧偉志表示,新聞媒體監督就是透明化,透明就是見陽光,晒晒太陽有助消毒,就不會發霉了。

中央新聞媒體近來敢說話、敢監督的膽量實際上是中央給的。據亞洲週刊記者王健民報導,去年十一月胡錦濤訪問印度期間,會見中國駐孟買總領館和中資機構官員及華人華僑代表,有關方面沒有安排胡錦濤講話,但他卻自行走到話筒前,不以慣常的問候語開頭,沒有說「同志們、朋友們」之類的套話,卻很認真、平和地說:「人有嘴巴就得講話,我就講三句話……」胡錦濤講的三句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胡錦濤提倡有話就說讓人說話的隨和風氣,這才是形成和諧環境的基礎。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改革深化,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顯示出來,社會衝突多了一些,地方政府害怕矛盾擴大化,影響面擴展,採取的措施往往是不讓人說話,甚至不惜動粗以強權壓制,那些幫著弱勢群體說話的媒體更被戴上「口罩」,網路世界亦被套上安全套,為的都是不讓人說或不讓人講真話。但胡錦濤說的在理,因為人有嘴巴就要說話,這是其重要功能之一,辦媒體也為了說話,為社會正義說話,為弱勢群體說話,這正是共產黨的創黨原則。

仍沒突破黨領導新聞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黃煜表示,其實,中國共產黨一直有強調新聞輿論的監督,在胡耀邦、趙紫陽的改革開放年代官方都反覆作強調,只是近年強調「穩定」,輿論控制緊了。「中央最近強調輿論監督,背景是反腐敗、社會矛盾、貧富差距嚴重,有些地方官員濫權,中央山高水遠監督不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是個好辦法。溫總理強調新聞輿論監督,和諧社會,以新聞輿論為監督手段,正面效果是明顯的。」但黃煜認為,在仍然沒有突破黨領導下的輿論監督的情況下,最後還要看實際操作的效果。事實上,今年一月一日開始,國務院因應奧運,放開境外記者到內地訪問的有關規定,一方面方便了境外媒體的採訪,同時也開放了境外媒體的監督。

從朱鎔基的「十六字」真言,到溫家寶提出幾個監督,可以看出,政府強調的是「監督是個好東西」,政府希望開放監督,開放輿論的監督,轉型時期,反腐敗需要有更為強大的輿論攻勢。

中宣部與胡溫唱反調

紀碩鳴/年初中宣部全面收緊輿論,詳列各種禁區,違背了胡溫強調輿論監督的精神。

中紀委主導反腐倡廉,中央在全國上下強化監督,特別提出要加強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為主管媒體的宣傳部門按理應該依中央精神加強宣傳,制定並實行輿論監督的具體措施。遺憾的是,中央去年一年從北向南的反腐敗高潮中,沒有看到中宣部佈置新聞輿論積極配合,反而從本部門的立場出發從嚴控制輿論,無論是北京的副市長劉志華被免職,還是中共政治局委員陳良宇下臺,都只聽到中宣部嚴格控制媒體報導的口頭通知,沒有看到中宣部要求新聞媒體積極配合中紀委反貪的佈置。

近幾年,中共中央宣傳部一直的保守形象被人詬病,有人更以打油詩諷刺:跟著統戰部沾光受照顧;跟著外交部出國如散步;跟著組織部年年有進步;跟著宣傳部經常犯錯誤。不久前,網上流傳一份據傳是中共中宣部對新一年宣傳報導須注意事項的「新聞報導通氣會紀要」,透露內地近期報導禁區多達二十項,除早前所傳「反右五十週年」、「七七事變紀念」外,還包括禁止過分渲染中國武器裝備、禁止宣傳肯定私有制、禁止藉維權暴露司法內幕等。有學者批評,這顯示前不久掀起軒然大波的禁書事件是有源可溯的。

中宣部今年一月十二日發出新的通知,年內全面收緊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媒體的言論尺度,凡不合於營造和諧氛圍並易於引發衝突的節目和言論,一律不准播(刊)出。中宣部就宣傳工作作出指示,詳列出包括要營造迎接中共「十七大」氛圍,唱響主旋律;軍隊題材不能過分渲染武器裝備,防止迎合西方「中國威脅論」;不能宣傳肯定私有制的言論;淡化反右題材,原則上不提,堅持「反右是必要的,但被嚴重擴大化」口徑,慎提「公共知識份子獨立精神」。

紀要提出須警惕藉否定文革來否定中共和毛澤東的傾向;防止藉維權暴露司法內幕;防止藉輿論監督名義暴露黑幕;防止讚賞西方政治制度;不得擅自批評別國內政,對外能源合作只做不說,不炒作「高麗(韓國古稱)問題」,南京大屠殺和七七事變紀念性報導不能干擾中日關係大局;不要站在西方立場和觀點評論質疑國家重大工程。

紀要還限制對涉及少數民族習俗、性別及渲染貴族生活、包二奶等的報導。同時強調「學術無禁區,創作有自由,但出版播出有紀律,黨員要講政治」。規定對俄國十月革命九十週年的宣傳要嚴格把關,禁止渲染蘇聯解體;禁止宣傳大學獨立,防止藉恢復高考三十週年全盤否定教育體制改革等。

中宣部副部長李東生更是直截了當說,傳媒「要為十七大營造健康的輿論氛圍,並唱響社會主義好」和「必須奏響時代的主旋律」。李東生強調,對於敏感的「私有化」問題,最好不要提;有關反腐問題,務必「正面處理」;電視臺播報官員腐敗劣跡時,不要過於強調其生活奢侈和包養多少情婦等。

境外媒體也遭地方抗議

中宣部列出的諸多規定,就是不考慮如何貫徹中央提出的新聞輿論監督的精神。兩會期間,據悉中宣部還再次強調,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什麼都可以說,但媒體絕不能什麼都可以報導。地方宣傳部門對中宣部的規定上行下效,有境外親北京的媒體在「兩會」期間批評了一些地方的行為,即遭到地方抗議,要求將網路上的文章撤除。有媒體的老總表示:「現在的地方官員嬌氣、霸氣,一點批評都提不得。」

来源:亞洲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