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規律,貪官也有其生存法則偽裝之術

發表:2007-09-12 1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間萬物皆有規律,貪官也有其生存法則。他們不僅想謀求更大的利益,同時也在時刻盡力迴避著腐敗風險,於是就有了貪官的種種偽裝之術。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七種「武器」——
  「艱苦樸素」。貪官雖貪得萬貫家產,但卻是不能昭告天下的,於是深諳「韜光養晦」之道,即便有黃金萬兩,亦以勤儉形象示人,藉以迷惑群眾與組織。陝西省寶雞市公安局原局長範太民常年腳穿解放鞋,肩背綠挎包,贏得了「挎包局長」的美譽。然而就是這個「挎包局長」,利用職權先後索賄、受賄10餘萬元,收受禮金30多萬元,非法佔有企業四室一廳住房一套,還違規參與營利性經營活動牟取暴利。

  「專家學者」。客觀而言,一些貪官在某些方面確有專長,只不過不是利用專長去為群眾謀求福祉,而是作為自己的犯罪工具。湖南省長沙市中級法院原副院長唐吉凱是全國知名的「專家型法官」,曾因主審「三湘第一女貪蔣艷萍案」而名聲大噪。可他卻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單獨或夥同其妻先後收受人民幣22萬元,行賄人民幣15萬元.

「誠信守諾」。一些貪官深得「言必行,行必果」之經義,並將其在官場中不斷發揮,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收買人心,沽名釣譽,以達到降低「東窗事發」的風險。安徽省定遠縣原縣委書記陳兆豐,在定遠這個農民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的全國重點扶貧縣掠得千萬元不義之財,成為「官場富翁」。他之所以長期貪而不倒,就在於其一直堅持所謂「辦不到或沒法辦的事情不收,領導或熟人托辦的事情不收,嘴巴不嚴的人不收」的「誠信」準則。

  「反腐鬥士」。也有一些貪官通曉「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最安全」之兵法常理,一手收受他人財物,一手高舉所謂「反腐旗幟」,以達到擾亂視聽之目的。安徽省阜陽市中級法院原院長張自民2004年就在單位內部掀起反腐風暴,在多種場合痛斥腐敗法官敗壞了法官形象。可就是這個張自民,自己卻在2006年被指控涉嫌受賄80餘萬元和58萬餘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照章辦事」。一些貪官精通法律,對於如何實現收受財物與規避風險兩者間的「魚和熊掌兼得」頗有心得,堅持所謂「不合規矩的錢不拿,不合規矩的東西不要」,一切「照章辦事」。重慶市銅梁縣原縣委書記馬平與其妻瀋建萍受賄時寧願不要開發商免費贈與的門面房,而要自己出錢以「優惠價」購買;不要下級直接贈送的禮品,而非要以所謂「紅頭文件」之規定領取所謂的「福利」,受賄手段之隱蔽性,令人嘆為觀止。

  「包裝鍍金」。一些貪官不僅貪財,而且貪「名」。於是,出現「邊腐邊升」、「越腐越升」現象也就不奇怪了。雲南省森林公安局原局長馬勝,多次獲「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特級優秀警察」、「全國打擊走私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可他卻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30餘萬元,此外還有336萬餘元巨額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故作高雅」。一些貪官平日裡假裝「視錢財如糞土」,對他人所送的一般財物不屑一顧。可是,一旦他人所送的物品是其真正喜好的,可就不再「客氣」了。數年前被賴昌星拉下水的廈門海關原副關長接培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接培勇雖對金錢並不看重,可是當賴昌星煞費苦心弄來一套175冊的絕版名貴書籍和9位名畫家合畫的一幅牡丹圖,並請全國知名的書畫家到「紅樓」與他切磋時,接培勇終於無法抵禦誘惑,心甘情願地為其走私大開綠燈。

  所以說,無論貪官有怎樣的偽裝,都無法掩蓋其貪婪無度的真實內心。

来源:檢察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