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難多美國人捐款出現疲勞?

發表:2008-05-27 02: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中國,四川大地震激發了國民的團結互助精神,除了搶救生還者之外,人們還紛紛踴躍捐款,幫助災民。而在具有捐助傳統的美國,有報導稱目前出現了捐助疲勞症,民眾由於看到太多的災難反而停止了踴躍捐款。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並不十分贊成這種觀點。

美聯社的一篇報導稱,隨著全球一個接著一個的災難,許多美國人已經不願意伸出援手了,其中甚至包括最具同情心的人。報導說,慈善機構知道這是一種"捐助疲勞"現象,可是,用災難疲勞描述或許更準確一些。因為接二連三的自然災難沒完沒了、無法控制。一些專家說,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人向緬甸風災和中國地震捐款之所以相對較少的一個原因。

美國金門大學教師、慈善問題專家米沙爾.斯特拉希勒維茨說,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隨著更多壞消息的出現,人們反而更不可能捐錢了。她說:"聽到太多災難反而使一些人一點兒都不想捐錢了。而如果只有一場災難,他們就會解囊相助。"

與印度洋海嘯和卡特里娜颶風相比,美國人向中國和緬甸的捐款只有很少一部分。據印第安納大學慈善捐款中心的統計,到5月16日為止,美國人向緬甸共捐贈1210萬美元。該組織5月19日稱,目前統計向中國的捐款數額還太早。

北卡羅來納州的梅瑞迪斯學院心理學教授辛西婭.愛德華茲在接受訪時說,她部分同意所謂捐助疲勞的說法,但她對此卻有自己的解釋。愛德華茲教授說,人們面臨如此巨大的災難時精神震驚到癱瘓的程度,此時他們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知道該如何幫助災民了。

她說:"我不認為美國人不願意提供幫助。我認為他們只是不知道從哪裡做起,因為災難太嚴重了,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美聯社的報導稱,造成美國人對自然災難反應減緩有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對某些專制政權缺乏同情,例如對緬甸軍政權。一些美國人擔心他們捐的錢會落入貪官手中。另一個因素屬於地緣政治,例如緬甸和中國都離美國太遠,因此美國人或許覺得遙不可及。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美國的經濟低迷,報導說許多美國人有些自顧不暇的感覺,他們首先會擔心自身的經濟能力。

梅瑞迪斯學院心理學教授愛德華茲認為經濟問題確實存在。她說:"我想,人們確實只有有限的錢財去施與。油價已經上漲,基本生活費也上漲了,因此,提供資助的錢也減少了。人們會更認真地選擇捐款的方式和地點。"

與貧困作鬥爭的人道組織關愛美國的女發言人盧馬.拉克利,她並不同意美聯社的報導中有關捐助疲勞的觀點。盧馬.拉克利說,現在存在的一個誤區是,人們往往總是要與印度洋海嘯後的捐款相比,因此就會得出其他捐款數額過小的結論。其實,沒有多少災難能超過那次海嘯,因此也不該做這種簡單化的類比。她介紹了該組織接受向緬甸捐款的情況。

她說:"當緬甸的悲劇發生時,我們在網上得到了十分強烈的反應。人們通過網上捐款,對災情做出反應。"

慈善隊聯絡官員凱特琳.卡爾森對此也有同感,她介紹了該組織最近接受捐款的情況。

她說:"過去幾個星期,我們看到許多人為緬甸熱帶強風暴和中國地震捐款。尤其是為中國地震的捐款不斷攀升。"

慈善捐款機構給予美國基金會董事長德爾.馬丁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她並不認為美國正在出現所謂的捐助疲勞症。她說,媒體的報導不夠是美國人捐款不足的原因之一。

她說:"我們確實不能說存在捐助疲勞症。因為我認為,最近幾起災難並沒有得到像卡特里娜颶風和印度洋海嘯那樣的媒體報導。它們並沒有在美國深入人心,這就是為什麼這些災難並未得到美國人及時的反應。"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