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疲軟政府是否救市有爭議

作者:蕭洵 發表:2008-10-13 04: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中國樓市近期全面疲軟。但是經濟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仍有較多增長點,樓市下跌不會對宏觀中國經濟層面產生較大影響,因而不需要政府介入救市。

*樓市跌入寒冬*

依照中國樓市的所謂慣例,十月一日前後是房產界"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但是今年此時的中國樓市卻呈現全面低迷狀態。

根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中國內地樓市成交量從九月以來持續在低位徘徊,與去年同期相比連五成都不到。該報導說,中國十一長假期間,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房產成交量都降到歷史最低點。中國樓市被形容為"跳過金秋,直接墮入‘寒冬'"。

另據中新社報導,中國內地樓市近日還接連傳出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和雷曼兄弟等國際投資機構計畫出售其在中國物業的消息。該報導說,今年第三季度,在華房地產投資的海外買家明顯減少,曾經是外資投資意願最強烈的上海樓市,也僅有三宗外資購買交易。這種狀況引發外資拋售中國物業、退出中國樓市的傳言。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劉芍佳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確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所影響:"由於金融風暴、金融危機在西方正在深入和蔓延,而且這個危機逐漸在加大,各個銀行之間相互都不拆借。那麼這種國際氣氛導致中國的購房者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都不樂觀。在加上西方這些有問題的銀行對資產的拋售,更是雪上加霜,導致市場的供給壓力加大,加深了對市場不樂觀的預期,導致大家現在都持幣待望。"

樓市低迷,加之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在中國房產界也引發關於政府是否應當在此刻介入救市的爭論。香港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日前談及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時曾指出,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會導致企業盈利降低,加之國際市場需求減緩,會對中國經濟不利。藺常念因此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對房地產市場出手相助。

但是一些經濟學者並不認為房產市場的低迷會影響到中國的宏觀經濟層面。經濟學者馬紅漫在新浪網撰寫的一篇評論甚至指出,中國房地產長期出於暴利狀態,從長期看,房產市場的調整其實是降低了產業發展的風險。馬洪漫認為,中國房價收入比遠高於國際公認的三到六倍的水平,因此說"房地產市場自主需求的泡沫清晰無疑"。他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暴利時代終結的其實太晚,而房價下跌不僅不會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反而有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政府不需救市*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劉芍佳並不同意中國仍存在樓市暴利。他說,這種暴利曾經短時間存在過,但是在04、05年後,政府規範了土地拍賣操作程序以後,房地產價格利潤能高到10%到20%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何況房產商還要冒市場變化的巨大風險。至於房價收入比過高,劉芍佳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地方政府將土地拍賣收入作為地方收入的重要來源,導致土地價格被抬高所致。

不過劉芍佳同意,中國政府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干預房地產市場。他說,中國的房價存在一些泡沫,但是基本上房地產還是處於正資產的狀況。此外,劉芍佳認為,中國的銀行在房地產投資方面的控制相對比較嚴,使它的金融系統不至像美國那樣受到房地產市場的左右。

劉芍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著眼點並不在房地產市場,而是需要加大內需投資:"即使房地產再下降百分之三十的話,都不會對中國的經濟有太大的影響。只要政府加大內需投資,加大財政的公共投資的話,應該說,中國能夠保證經濟的適度增長。"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經濟學者劉芍佳認為,中國經濟有著太多新的增長點:例如地震災區重建就需要十萬億投入。此外,當前"新土改"導致土地使用權在市場上流通也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因此,中國宏觀經濟層面將不會因為房地產這一塊市場陷入低迷而受到很大影響。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