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專欄】感覺生活化-----崇尚感覺(4)

《審視國寨大幼兒》系列

作者:唐子 發表:2008-11-02 10: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個人小鳥化現象,使大眾和文人的差異在"大家"一詞裡消融了,一起在感覺裡生活,文人向大眾看齊。小鳥生活,說白了,就是一種感覺生活。燕叼泥筑窩、捕捉飛蟲不都是生存的感覺需要麼?如果燕子有思想,發明飛機就輪不到人類。是本能層面的感覺化生活,讓燕子把飛機發明機會拱手讓給了美國萊特兄弟。

西方歷史上,古希臘中晚期和古羅馬帝國時代,有相當多的人主張生活感覺化,把真善美的標準都歸結為感覺,最後不做判斷的懷疑主義和紙醉金迷的享樂主義主宰了城市生活,古代希臘和羅馬城市文明因而衰落。文藝復興時期近代義大利人就盛行感覺化生活,藉此文化傳統由以神為本推進為以人為本。女市民蒙娜麗莎才有機會留給近現代人"永恆"的微笑。

中國人在古代有許多倫理傳統,例如孝道,就不是感覺,而是農耕家族維繫社會穩定所需要的家族倫理思想。所謂"百行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感覺化生活中,它們就全不對。當代人正是生活在感覺裡,或者說生活感覺化了,才從以家為本推進到以人為本。感懷貧窮,於是崔健高吼"愛我一無所有";被西北風 震撼,於是田震吶喊"我家住在黃土高坡"。

我兒子非常愛學習,但小學被作業弄得不能按時睡眠,哇哇啼哭之後便在家裡悠然地自學,一年瀟灑地學完了 兩個年級兩年的課程,證實作業佈置多的老師很多餘。可孤獨的感受他受不了,又加入學校作業生一族。讀高中物理考試慘敗滑鐵盧,彈琴帶給他身心愉悅,於是他 宣稱寧願做個快樂的彈琴人。

感覺即生活,生活便感覺化了。中共國寨今日從農村到城市,絕大多數地區把生計問題當成人生的首要大事。國寨黨官更進一 步地把人權問題歸結為生存權問題。這就是生活感覺化的自然結果。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各個社會階層的主流意識上,生活都基本上被等同於衣食住行,關注的重 點在吃喝方面,玩耍娛樂都圍繞衣食住行進行。生活不僅變得現實,而且更實在,實在得全部落實為對鈔票的感覺。"錢不是萬能的,但萬萬不能沒有錢"的生活智 慧,遊走城裡人的口頭。成功和幸福全都要看得見摸得著:票子、妻子、兒子、車子、房子。

感覺化、大眾化的生活的意義是:讓感官不停地受到快樂的刺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