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丈夫兒子離世 拾荒9年還清債務詮釋誠信(圖)

發表:2009-04-29 0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吳蘭玉在家中烤饅頭、吃中午飯。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兒子相繼離世,留下了5.4萬元的債務。從此,她便每天風雨無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撿廢品,攢錢還債,用這樣的方式詮釋著什麼叫誠信。 

據《廉政瞭望》雜誌報導,如今,9年過去,她終於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說:"老伴和兒子欠下的債務我還清了!" 記者採訪她時,老人卻淡淡說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苦命家庭連遭厄運

老人叫吳蘭玉,四川樂至縣人,年輕時在成都鋼管廠做臨時工,認識了退伍軍人李升燃。李升燃是新疆人,和吳蘭玉結婚不久,他又被調往新疆兵團第二鋼鐵廠,吳蘭玉便作為家屬跟隨丈夫去了新疆生活。

那年,吳蘭玉24歲。

轉眼30年過去,吳蘭玉夫婦含辛茹苦養大了兩個兒子,厄運卻在這時候降臨了--1991年春節後,她的長子李培川被醫院確診為患上了尿毒症!李培川才29歲,他哭著拉住母親說:"媽,救救我吧,我不想死呀!"吳蘭玉的心被擊碎了:"媽媽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湊錢治好你的病!"但惟一的辦法就是做換腎手術,費用至少需要20萬元!這對吳蘭玉的家庭來說,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

吳蘭玉開始每天奔波,做家政、撿廢品,四處借錢,把掙的錢全都一元元積攢下來,硬是為兒子湊到了近10萬元手術費!可禍不單行,1995年,丈夫李升燃患上肝癌,3個月後便撒手人寰!

李培川自從患病後就不能再上班,每月只能領取110元生活費,而吳蘭玉又沒退休金,她只好把李培川從醫院裡接回家,每週兩次送兒子去醫院做血液透析,一個月光透析費就要花3000多元。好在後來空軍醫院血液科主任動了惻隱之心,答應把每次做血液透析的費用減少到250元。儘管如此,每月2000多元的支出仍壓得吳蘭玉喘不過氣。

1996年5月,醫院為李培川找到了合適的腎源。吳蘭玉傾其所有,又四處奔走,借來5.4萬元,湊齊了為兒子做手術的費用。

李培川手術後的情況十分良好,可手術後,還將面臨後繼治療的昂貴費用,吳蘭玉又一次感到了經濟上的巨大壓力。1個月後,醫院說:"你把兒子接回家去吧,這樣也省得你每天來回奔波。"

為了給兒子買一些保腎的藥物,吳蘭玉再次四處借錢。但這一次,奔波了四五天也只借來300多元。

看見兒子由於沒有保腎藥服用,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吳蘭玉暗暗著急。於是,每天早上,她天不亮就要起來給兒子做飯,然後冒著濃濃的夜色出門去撿廢品,中午時又要趕回家照顧兒子......

吳蘭玉撿廢品,每月能收入七八百元錢,再加上兒子的生活費100多元,母子倆就這樣艱難地相依為命。然而,一年多後,李培川的病情又加重了。為了能多掙錢給兒子治病,吳蘭玉更加辛苦,一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1998年初,吳蘭玉撿廢品時,一陣頭暈目眩,摔倒在街上。

儘管如此辛苦,吳蘭玉也沒能挽留住兒子的生命。1999年8月的一天,出現心衰竭的李培川拉著母親的手無力地放開......

絕境中"還債"支撐老人活下去

兒子的去世,對吳蘭玉來說是一次沈重的打擊。下午,她把房門反鎖上,洗了澡後,找出李培川生前剩下的1瓶藥,全都吃了下去。她在床上昏睡了一天多後,第二天下午又醒過來了。她一直在床上躺到晚上,終於琢磨明白了一個道理:"既然天不收我,我就只能繼續活下去。"

第二天,吳蘭玉心裏依然很茫然,便去找一位朋友。得知吳蘭玉有輕生的念頭,朋友勸她:"你要走了,孩子治病時欠下的債誰來還?"

吳蘭玉如夢方醒,給兒子治病借的5萬多元的債還得還。

她拿出撿廢品的工具--幾個麻布口袋和一個抓鉤,又開始去街上撿廢品。餓了吃上一口麵饃,渴了喝上一口白開水,她用賣廢品換來的錢一點點積攢著還債的希望!

2001年,吳蘭玉患上了嚴重貧血,醫生叫她住院治療,但吳蘭玉堅決不肯。有一天,在撿廢品時,吳蘭玉發現自己口水一直流不停,到醫院發現患上了腦血栓。得知10多天打針少說要花200多元錢,她心疼地說:"還是讓我吃藥吧!吃藥能便宜些。我的命硬,倒不了。"

就這樣,醫生給她開了8元錢的藥物。孰料,服藥後第二天早上,吳蘭玉一隻眼睛的視力十分模糊,另一隻眼睛則完全失明!吳蘭玉被嚇壞了,急忙又趕到醫院。醫生叫她把其中的一種藥停下,她的雙眼才慢慢恢復了視力......後來,吳蘭玉想通了:口水要流就讓它流吧!又不會影響自己撿廢品。

3000多個日子過去,吳蘭玉老人就靠撿廢品償還了5萬多元債務--9年裡,她從不買面,不買菜,只吃民政局發給她的救濟糧,更沒買過一件新衣、一雙新鞋。吳蘭玉在家裡養了幾隻雞和幾隻兔子,每天中午她趕到農貿市場去撿別人扔棄的廢品時,有些好心的菜販就會把剩下的蔬菜送給她。吳蘭玉把這些蔬菜帶回家,除了自己吃外還用來餵雞和兔子,養大後賣給周圍鄰居。

7旬老人感動世人

吳蘭玉開始撿廢品還債時,她已65歲,身體瘦弱。然而,這位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卻懂得一個樸實的道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在困難時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儘管不能夠報答,但所借的錢一定要歸還......"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吳蘭玉走過了9年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歲月。

最初借錢給吳蘭玉的人大多數是與她相交幾十年的姐妹,她們瞭解吳蘭玉的處境,所以在借錢給她時,甚至沒讓她打借條。然而,吳蘭玉身上有個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記錄著每筆債務是向誰借的、借了多少和借的時間......有個叫劉文英的老人,年輕時和吳蘭玉一起從成都遷居到新疆,她對吳蘭玉說:"我們是多年的姐妹,我的錢你就不用再提了,那筆錢是我悄悄積攢下的私房錢,老伴和孩子都不知道。"但吳蘭玉拒絕了劉文英的好意:"大姐,只要我活著就會一分錢不少地還給你。"

吳蘭玉的誠信感動了周圍很多人,人們紛紛伸出手來希望能幫她一把--9年裡,吳蘭玉幾乎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天黑後才疲憊不堪地回家,收拾好撿來的廢品,煮上一碗不見油花的土豆麵疙瘩湯就算是晚餐了。鄰居們有時候便會把自家做的好菜端上一碗給老人送去。但這樣的事發生次數多了,鄰居漸漸發現,當他們再為老人送菜時,吳蘭玉家的房門卻怎麼也敲不開了。

有一年春節,兵團民政科的領導到吳蘭玉家慰問,發現老人的屋裡竟沒取暖的火爐,追問下才知道她把社區發的300元取暖費又存入了銀行!這位領導的心裏很不平靜,第二天便派人給吳蘭玉送來了一車煤,並叮囑她說:"這車煤你可不能再賣給別人了。"

2008年3月,吳蘭玉的事跡經新疆媒體報導後,有個好心人專程趕到她的住處,拿出3000元錢委託鄰居轉交給吳蘭玉。晚上,吳蘭玉撿廢品回來,當鄰居將這筆錢交給她時,她說:"我現在還能幹活,不能用別人給的錢。"鄰居很為難:"那位先生不肯留下姓名,我怎麼還人家呀?"吳蘭玉讓鄰居把錢存入銀行,如果往後實在找不到這筆錢的主人,就用它去幫助其他人......

2008年9月,吳蘭玉終於還完了最後兩筆合計5000元的欠款,9年來一直壓在她心頭上的石頭彷彿一下子落地了。下午,吳蘭玉特意用8元錢為自己買了一雙布鞋--9年來,這是吳蘭玉第一次買鞋!

吳蘭玉還有一個未了的心願,那就是她已有20多年沒回過家鄉,她想回四川看一看。"我的大姐叫黃六生(吳蘭玉隨後父姓),住在成都琉璃場;二姐叫黃六清,住在老家樂至的一個村上。我從24歲到新疆生活,只在1984年回去過一次。落葉歸根,我想念兩個姐姐呀!"吳蘭玉算了一筆賬,從烏魯木齊到成都,坐火車硬座需要600多元的車票錢,再帶些新疆的土特產,往返2000多元錢就夠了。吳蘭玉如此說道:"我這幾個月運氣不錯,已經撿了200多斤鋼渣,每斤鋼渣可以賣5毛5分錢,差不多能賣100多元錢了,只要再堅持幾個月,我就能掙夠回家鄉的路費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