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死難學生調查報告手稿

作者:譚作人 等 發表:2010-03-01 15: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9年1月譚作人在綿陽市安縣高川鄉

2009年3月16日譚作人等人開始起草此調查報告,尚未完成,3月28日譚就被捕。正如此稿的天頭部分所說:如此一個前後矛盾內外有別的政府信息發布和信息屏蔽,不被信任也很正常,而民間流傳關於學生傷亡的口傳版本,又缺乏依據,因此,建立一個由家長來確認的遇難學生檔案,很有必要。

2010年1月9日,著名環保活動家、四川維權人士譚作人案在四川省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定譚作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本刊特首發此稿,用以證實譚作人參與的,法院刻意迴避了的汶川地震這一敏感話題。

公民獨立調查行動512四川大地震死難學生調查報告

前 言

2008年5月12日2:25PM,在中國四川龍門山脈汶川——北川一線,發生了裡氏8.0級特大地震,烈度達117度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其中學校校舍倒塌現象特別嚴重,大量在校師生非正常死亡情況特別突出,在校師生的非正常死亡比例成為地震死亡人口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情況。

根據政府公布的信息,四川省共有159個縣合計13768所學校受災,其中51個屬於重災區,4675所學校受損,3339所學校需要重建。另據官方報導,地震致使學校房屋倒塌共計6898間(北川、汶川未計),而民間的統計卻翻倍——12300間。震後初期,5月26日四川省教育廳統計在校師生死亡4737人,傷者16000人,而僅過了三個月,8月21日的統計數字上報為死亡5659人,淨增922名。

今年月日,四川省副省長魏宏宣稱,在校師生死亡人數為19065名,較之此前教育廳的統計,淨增13406名。

震後初期,在校舍垮塌的現場,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幹部,都不約而同的表示要認真追查學校建築的豆腐渣工程問題,一經查實,絕不姑息。然而6月5日以後,這類表態從公共傳媒中消失了,代之以利益相關部門責任官員的不實言論,以及個別專家學者的一家之言。2009年3月7日,魏宏副省長在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宣布,512大地震沒有發現學校豆腐渣工程,在校師生死亡原因在於地震烈度過高。

政府信息應該是嚴肅的權威的公開信息,而地方政府發言人前後矛盾、互相衝突的發布信息,卻與此要求相違,有損於政府信譽。我們認為512大地震死難學生情況調查,應當及時展開,盡快進行。調查死難學生的具體數量及真實原因,不僅是為了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更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法制健全和司法公正,維護災後重建的良好秩序和災區社會穩定,為此,在維權網小額資助項目的支持下,我們以民間志願者的身份,開展公民獨立調查。

本次調查,旨在通過遇難學生家長的確認,建立一個《512死難學生檔案》即家長版遇難學生名單。通過科學的調查、設計和規範的社會調查實施,瞭解在校師生死亡的真實原因,瞭解遇難學生家長的真實訴求和具體困難,瞭解家長依法維權的困難所在。

本次調查成果,將送政府有關部門,司法部門,並供各類公共傳播媒體無償使用。

一、調查原則

1、調查總原則:弄清事實真相,維護社會穩定;

2、調查工作原則:設計規範,程序嚴密,信息準確,科學合理,方式多樣,

二、調查方法

1、調查範圍:四川省51個重點縣市、重點調查區域重災區10-14個縣市及102個鄉鎮;

2、調查對象:本次調查主要對象為遇難學生家長及親屬,其他親友及知情者提供的情況為旁證。

3、調查方法:

1)現場調查:入戶訪問,以家長講述為依據,現場記錄(包括錄像、攝影),建立家長提供的學生檔案;
2)抽樣調查,隨機訪問,在主災區和重點鄉鎮隨訪災民,現場記錄並留下姓名聯繫。
3)入戶發放,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及調查統計表,回收整理,分類建檔;
4)電話訪問,多方核實,求證;
5)結合網路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調查統計分析。

三、調查目的

1、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通過遇難家長提供和確認的震損情況建立《512遇難學生檔案》,建立一個不一定十分完整,但是相對真實可靠的512死難學生基礎資料庫。

2、尊重事實,維護穩定,通過調查瞭解遇難學生的家長的主要訴求和實際困難,向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

3、尊重法律,維護法治,通過調查瞭解在校師生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使其具有有統計學上的價值,可以成為證據,為最終進入司法程序創造條件。

4、本次公民獨立調查的最終目的是弄清事實真相,解決具體問題,維護法律尊嚴,維護社會秩序。

四、調查經過

1、調查時間:本次調查時間為六個月,共分三階段進行。

1)、調查設計階段:2008年12月,為期一個月;
2)、調查實施階段:2009年1月——3月,為期三個月;
3)、調查統計階段:2009年4月——5月,為期二個月。

2、現場調查實施過程:

本次調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前往主災區10個縣市,70個鄉鎮,分別進行了7次(合計16天)現場調查訪問,包括45個學校遺址,5個學生墓園,6個公共墓園,以及48個遇難學生家庭。總行程超過3000KM.

第一次:青川——平武——北川,2009年1月8日——10日。

龍門後山北極及中央斷裂帶震區。累及行程786KM

第二次:汶川映秀——茂縣——北川禹裡,1月15日——17日,共三天;龍門後11度極震區,行程578KM;

第三次:綿竹——什邡——彭州,1月24日——27日,共4天;龍門前山及主中央斷裂震區,行程595KM;

第四次:德陽廣江,2月2日共一天,龍門前山邊界斷裂10度區,行程80KM;

第五次:都江堰市,2月4日一天,龍門前山邊界斷裂段11度區,行程100KM;

第六次:彭州——都江堰2月7日——8日共2天。龍門山主中央區及前山區10度區,行程338KM;

第七次:都江堰市白鵝鄉3月9日——10日共兩天。龍門山中央10度區,行程280KM。

3、延伸調查:由於調查過程中多次遭遇現場阻撓而被迫中止斷,與地方警方多次接觸(如1月9日在木魚小學、1月24日清平小學、2月4日新建小學、2月8日聚源中學等),致使調查起來越來越困難,同時由於特別租賃郵箱不能正常回收問卷,現場調查信函不能正常反饋,不能不啟動調查備用方案——網上彙集方案。

2008年(應為2009年)3月3日,調查執行人通過冉雲飛博客發出《關於建立512遇難學生檔案的倡議書》,並公布了調查和問卷等兩個調查統計表格。博文發布當天遭到屏蔽。但是相關內容已經被轉載於其他國內博客。冉雲飛在國內網發出倡議,建立512地震死難者紀念館。引起熱烈的反應。

當時,國內另一個名博艾未未也公布了徵集學生名單的計畫。

本次公民獨立調查人從案頭走向田野,並通過網路走向社會,已經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和行動層面的積極意義,有利於實現調查工作的最高目的。

4、後續調查

通過48次入戶訪問,與70多位家長和知情災民建立通訊聯繫,瞭解了各學校校舍倒塌的具體情況,以及遇難學生主要死因。同時也瞭解了各地家長依法維權所遭遇的具體困難和挫折心境,我們會以初步調查成果為依據,進入更深入的後續調查,促進家長依法維權,依法盡快進入司法程序。

五、調查成果

1、正相關性

校舍倒塌數量與學生死亡數量呈正相關性,校舍倒塌程度與學生傷亡程度呈正相關性。校舍倒塌時間與學生死亡時間呈正相關性。

2、非必然性聯繫

校舍倒塌分部與地震烈度區分部無必然性聯繫,倒塌校舍建築與建築時間無必然性聯繫,倒塌校舍與校舍朝向無必然性聯繫。

3、
(以下沒有內容)

在本文本的天頭部分,有如下文字:

如此一個前後矛盾內外有別的政府信息發布和信息屏蔽,不被信任也很正常,而民間流傳關於學生傷亡的口傳版本,又缺乏依據,因此,我們認為,建立一個由家長來確認的遇難學生檔案,很有必要。

蒐集材料彙編

四場省教育系統地震傷亡情況調查表(表一)

1月8日,青川東河口村小譚6記錄
1月9日,青川木魚中學謝308墓區
1月10日,平武平通中學謝117墓區
1月10日平武平通中學謝43墓區
1月11日平武石坎興坪村小郭順民14特快專遞
1月15日映秀小學蔡家村2組譚5(17)記錄
1月17日映秀小學蔡家村3組譚10記錄
1月26日映秀小學中南堡1組羅原余17平信
1月26日瑩華中學謝37墓區
1月27日龍居小學謝59墓區
1月27日濺水中學謝22(54+1)墓區
1月28日南壩小學黃草灣村侯智會3(620)平信
2月4日北川縣片口鄉陸世華26掛號
2月9日綿竹金華四方小學王有才75(109)平信
2月9日棉竹白方小學高某某21平信
2月12日綿竹金華幼兒園賴德莉10平信
3月8日什邡紅白中學王世雲150平信
3月9日都江堰甸峨中學謝60(380)記錄
3月14日北川中學陸世華1480掛號
新建墓區198(244)墓區
聚源墓區126墓區
北川名單(新)672(71300)記錄
新建名單(老)192記錄
合計資料25份其中:記錄5
翻拍9
信件10

目錄

前言

一、調查原則

1、總原則
2、工作原則
3、

二、調查方法

1、調查範圍
2、調查對象
3、調查方法

三、調查目的

四、調查經過

1、調查時間
2、調查過程
3、擴大調查
4、後續調查

五、調查成果

1、初步成果
2、
3、
4、

六、調查統計分析

1、
2、
3、
4、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參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