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夫婦下跪借錢供兒留學 兒子竟無出國記錄

發表:2010-05-11 22: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劉顯富從梁平到重慶主城一造紙廠裡當搬運工,微薄的工資幾乎全寄給兒子,一個月生活費只有160元。

昨天是母親節,但是從梁平來主城打工的羅選碧卻為了兒子而不停地哭泣著。

6年來,她和老伴撿垃圾、出苦力,什麼賺錢就幹什麼,平時連肉都捨不得吃,並且給人下跪、寫保證書借了20多萬元,就為了供兒子留學。本指望著兒子能早日學業有成,讓父母也臉上有光。可是,兒子日前卻接連打電話回來,聲稱患上重病,要2.3萬元錢來救命。這可讓這對來自山區的夫婦慌了神。

其實,這樣要錢的事情老兩口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更讓老兩口丟魂的事情還在後頭。

6日,老父親在記者的陪同下到市出入境管理局查詢,結果不亞於晴天霹靂 兒子沒有辦理過護照,也沒有出國記錄,更不可能留學。

老兩口的夢一下子碎了

兒子大年初一電話要錢 父母拚命打工也難湊齊

5日,記者在渝北區一工廠見到55歲的劉顯富時,他因為剛搬運完一車的貨物而滿頭大汗,不停地喘著粗氣,腳上的解放鞋已經裂了個大口子,勉強還能穿在腳上。老劉在這裡當搬運工,每月只能掙1000塊。而在江北花卉園,54歲的妻子羅選碧在做保姆,每月能掙1300塊。

今年正月初三,老兩口挑了個吉利的日子離開梁平縣雲龍鎮東平村的老家,來主城打工,目的只有一個:努力賺錢,供養在美國讀書的兒子。

大年初一接到 兒子救命電話

「宏飛(兒子)從小就懂事,小時候參加書法比賽,他還拿了全縣第一名。」說起兒子,劉顯富的臉上仍透出一絲驕傲的神情。為了兒子,他白天做搬運,晚上還去撿垃圾,每個月自己只用160元,其餘的全部給兒子留著。

身旁的工友們卻說他,穿撿來的衣服,白天做苦力,晚上去拾荒,這明明是在受洋罪。但這份洋罪,老劉也一直覺得是種幸福,直到今年春節大年初一(2月 14日)。

這天,兒子哭泣著打回電話,「娃兒說在國外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在生病,快挺不住了,要我們趕快籌集2.3萬元救命。」

隨後的日子,老劉說,每次和兒子通話,他的聲音一次比一次微弱,這讓他感覺到了危急和恐慌,但2.3萬,對於已經負債纍纍的他們,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努力了近3個月仍無法籌到錢,老兩口無奈之下向本報求助,「兒子是我們一輩子的希望,求求你們救救他!」

為供兒子讀書 肉也捨不得吃

「宏飛今年已經29歲了,我6年沒見著他了。」老劉指著一張已經磨花的相片說,兒子1981年出生。1999年,劉宏飛在廣西當兵轉業後回到了老家,除了下地幹活,在家還幫著燒飯,這也是一家三口最快樂的時光。幾個月後,兒子想出去闖闖。於是,劉顯富託人給兒子在上海找了一個工作。2000年初,劉宏飛背著包前往上海。

「沒多久,娃兒就寫信回來說開始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讀書。」老劉說,兒子以前只在梁平的職業學校讀完了高中,到上海後,開始在上海行知學院自學本科。

因為要全力供養兒子讀書,兩口子租種了同村人的幾畝地,拚命幹活。「我們從不吃肉,年底殺豬去賣,也捨不得留一斤下來,這樣也只能勉強供兒子讀大學本科。」

兒子自稱考上瑞士國立大學。為供兒子讀書,老劉遠赴廣州打工;妻子一人耕種5畝地,多次累倒田裡。

2004年,老劉家傳來兒子考取瑞士國立大學,即將出國讀碩士的好消息。

「全村人,能讀大學的都數得出來,莫說出國讀大學了。」老劉記得,是在那年收割油菜的時節,劉宏飛從上海回來了,目的就是辦出國手續,並在出國前看望父母。

全村人都為老劉高興,不少老人還樂呵呵地來到家裡,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那時全村人都羨慕我們,養了個這麼出息的兒子。」

在家裡呆了10多天後,兒子帶著戶口本複印件和老劉籌集的1.4萬元留學生活費離開了,「他說考取的是瑞士國立大學,由學校統一辦理出國手續,學費是國家出,但生活費得自己準備。」兒子這次離開,幾乎全村人都送到了村口。

老劉記得,2004年秋收的時節,兒子寄來一封信,說馬上將前往瑞士。

供子女出國留學,對於在家務農的劉顯富夫婦來說,任務非常艱鉅。為此,當年已經49歲的老劉和村裡的年輕勞力一起,背井離鄉到廣州打工。

「廠裡的活很累,但我心裏很高興,很多人都羨慕我。」老劉說。而在農村老家,妻子羅選碧一個人要耕種5畝地,「村裡人都說我們不要命了,太難了,他媽累倒好多次!」

  

個子不高的劉顯富用力跳著,把貨堆放到倉庫頂部。

兒子自稱回國在上海結婚,為省錢還債,老兩口沒有去

「2005年底,兒子打電話說回國實習了,還去了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幫那些大企業做項目管理。」老劉說,他覺得去過瑞士一年的兒子,更出息了,做了他這輩子都不敢想的事。

不久後,兒子劉宏飛又打電話回來說,自己在上海和以前打工時結識的安徽女孩結婚了。

「兒子結婚的時候我們想去但沒去,想節約點路費,盡快把他去瑞士讀書時借的錢還給親戚。」老劉說,孩子結婚是大事,特別是在農村,娃結婚,哪有父母不去的道理,但在家商量了好幾天,老兩口最終也沒去,「我們想盡快把欠別人的錢還上,農村人都不容易,借錢給你,那是信任你、看得起你!」

兒子回國了、結婚了,老劉打算不再出門打工了,心裏想著以後可以在家養老了。可沒想到,這對於他,只能是一場夢。

2006~2007

兒子又要去美國讀書 老兩口開始大規模借錢

「2006年的時候,娃打電話回來說又考起了美國的河濱社區大學,這次去學的是經濟管理,畢業後一個月工資能有一兩萬。」雖然還不知道美國在哪兒,但老劉覺得兒子越來越有本事了,「可要再出國讀書,我們哪來那麼多錢去供。」

劉顯富說,這次兒子提出再度出國時,他最初是反對的,「後來娃打了好幾次電話回來,說大學已經考上了,如果不讀太可惜,而且只有多讀書才能長本事,才能讓人瞧得起,也可以讓全家人過好日子。」

想到自己這輩子就因為讀書太少而吃的苦,老劉一咬牙,答應了兒子。

於是,找親友東拼西湊,自己也貸了款,給兒子匯去了3萬元生活費。「他說這次和瑞士一樣,學費國家出,自己出生活費。」老劉說。

但從那一年開始,兒子的開銷比往年明顯增多,老兩口拚命賺錢,還是無法滿足兒子在國外的開銷。

「娃兒經常打電話回來問候我們,但我們最怕就是要生活費,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有時候湊到一百兩百元,也寄給他。」

2006年起,老兩口也開始大規模借債,村裡人最開始很支持他們,哪家有都願意借出來。同時,劉顯富的表兄、堂姐等親戚還貸款借錢給他,多的一兩萬,少的也是幾千塊,「我們大家一起想法子,心想拼了命也要把娃供出來。」

2008

屋漏偏逢連陰雨 妻子在家累倒 兒子卻稱在俄羅斯遇險

「娃第二次出國後,我和他媽過得一天比一天苦了。」劉顯富說,每月領了工錢,他都會馬上跑到銀行全給兒子匯過去,在廣州打工時,自己每月的日常開銷全靠晚上出去拾荒維持。

2008年,家裡的債務也越來越大,羅選碧在家裡再度因為勞累病倒了,劉顯富被迫回到了農村老家。此段時間,為了供兒子讀書,老兩口只有借貸和變賣家當。

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這一年年初,兒子的一個電話讓老兩口坐立不安。「他說跟研究團到了俄羅斯,可遇上那打仗,自己受了傷,傷得很重,急需錢治療,費用要好幾萬。」

而此時,老劉覺得村裡鄉親們的態度也開始發生了改變。「沒人願意再給我們借錢,但娃在外面出了這麼大的事,我和他媽就這麼一個獨兒,只有每天出去下跪借錢。」

這次的借錢經歷,老劉說他這輩子都忘不了,「我們捨不得坐車,走路到鎮裡去找親戚借,也到鄰村去借,厚著老臉求人,寫保證書 」一週後,連借加貸,老兩口又籌集了5萬元,匯給了兒子。

當年的5月,在與兒子中斷聯繫3個月後,兒子終於打回電話,說已經安全回到了美國。

2009

老兩口已借了21萬,但兒子仍不斷要錢救命,親戚朋友都不願借了。無奈之下,老兩口今年年初來主城打工

可在2009年,在美國的兒子再度打回電話,「娃兒說在俄羅斯受的傷復發了,我們聽了心裏急,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寄錢給他治病。」可家裡沒錢,唯一的途徑就是再借,劉顯富拿著厚厚一疊的匯款單告訴記者,「最近這兩年,匯了好多錢到美國已經記不清了,但家裡打下來的欠條,已經有21萬了,村裡人看到我們也不說話了,大家都躲。」

從兒子成為村裡第一個出國大學生的風光,到現在村裡人看到就躲,還有人找他追債。老劉說,自己最難過的,就是鄉親們都不相信他兒子了。「你兒子到底是不是出國了喲,咋掙不回錢,人也看不到?」「老劉,你不要被你兒子給騙了哈?」村民的質疑聲越來越多。

但是,仍有幾個老朋友幫助了他,讓他能不斷有點錢給兒子匯到美國治病。

今年春節,老劉和老伴在大年初一再度接到兒子的救命電話,他們明白,在村裡已經無錢可借了,要救兒子得靠這雙老手。「我們挑了個吉利的日子,一起到主城區找活干,她媽當保姆,我做苦力。」

「但是,靠我們老兩口的這雙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籌到那麼多錢啊!」老劉無奈地說。

村主任姚萬德談老農一家:

曾是全村人的夢 二三十人借過錢

「我和劉顯富是小學同學,他們兩口子人老實,兒子就是兩口子這輩子的希望。」昨日下午,記者與劉顯富所在的梁平縣雲龍鎮東平村村委主任取得聯繫。

姚萬德向記者證實了老劉的所講的內容,他告訴記者,這個留學夢,不僅僅讓老劉辛苦了6年,也讓全村上下有20多人借錢出來,共同幫助劉宏飛出國留學。在家種地的農民,能養活出個到國外讀書的大學生,實在是不容易。

「就我曉得的,就起碼有二三十個人給老劉家借過錢,而且借的都還不少。」姚萬德說,農村人掙錢都不容易,短短几年劉顯富能向村裡人和親戚借20多萬元,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大家都願意借錢,原因有兩個。」姚萬德說,一是都想著有這麼個出國的兒子,回來後肯定是飛黃騰達了,還錢肯定是小事;二則是村裡出個留洋的大學生,也是全村人的夢,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全村人也能跟著沾光。

「可這幾年大家不這樣想了,我們覺得老劉是不是被他娃騙了。」姚萬德說,村裡不少人都覺得不對頭,「他娃沒給他爸媽寄過一回錢,而且到國外讀6年書還不回來,也沒個掙錢的工作,聽起來有點不現實。」

這幾年,老劉兩口子還是四處借錢,對大家的懷疑,老劉也很生氣,他信兒子。

「如果是真的,老兩口子算是熬出來了;但要是假的,那老劉的夢,就算是做到頭了。」姚萬德說。

這幾年,村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蓋新房,只有老劉家越過越難,都是因為要供他家兒子讀書。「兩口子老實巴交,一心盼著兒子回國光宗耀祖;兒子看起來還算懂事,但心太大了。」

「我出不去,快幫我父親籌錢」

記者電話聯繫上劉宏飛,他聲音很微弱,堅稱就在美國。

截至昨日,老劉和妻子先後和自稱遠在美國的兒子通了9次電話,每次通話,兒子都希望父母盡快匯款過去救他。但老劉卻始終不敢質問兒子,也沒有告訴兒子他在出入境管理局查到的情況,「我怕兒子真是有苦衷騙我們,這樣問了,可能就再也聯繫不上兒子了。」

老劉告訴記者,兒子一直用一個139開頭的手機號碼與他們聯繫。7日,記者根據這個號碼,以好心人的身份與劉宏飛通了話。

「你父親想讓我們幫助你,但你得告訴我們你在哪?」

「我在美國。」

「你知道這些年父母供你讀書很辛苦嗎?」

「知道,我回來一定補償他們。」

「我出不去,你們快幫我父親籌錢救我。」

隨後電話那頭的聲音越來越微弱,最後電話斷了。記者查詢得知,劉宏飛所用的號碼,開戶地是在上海,但不能確定該號碼漫遊到了美國。

昨天,老劉再度致電記者,稱在與記者通完話後,兒子又多次打手機給他,稱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吐血的症狀,希望能夠盡快匯款到美國。

疑團重重

疑團一:兒子從來沒辦過護照,如何出國留學?

昨日,記者諮詢了留學方面的專家,他告訴記者,按照對各國招生的瞭解,瑞士招收中國學生的名額很少,公派留學的可能性則更小,但無論以各種途徑到美國和瑞士求學,沒有護照,是肯定不可能完成學業的。

老劉的兒子沒有辦過護照,他如何能攻讀國外的大學?

疑團二:匯款一直用農行賬戶,國外如何取現?

按照老劉的描述和出示的匯款單,這6年來,無論兒子稱是在瑞士、俄羅斯還是到非洲考察,他的錢均是打到一個兒子給他的農業銀行賬號內。

而根據農業銀行的客服電話95599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農業銀行卡在部分國家只能消費不能取現,而在非洲和瑞士,是不能消費和取現的。

老劉的兒子自稱在這些國家,那他如何能取到錢?

疑團三:在國外用中國移動號,竟有網路電話?

據劉顯富介紹,6年來兒子一直使用一個開頭為「139」的手機號碼。偶爾在國外換號,也都是「13」開頭的號碼。

最近,兒子常打電話求助,顯示的就是「139」開頭的號碼。並且,兒子還稱,使用的是這個號碼的網路電話,打國際長途也很便宜。

根據移動10086的工作人員介紹,移動公司在國外沒有開通網路電話業務,如果使用國外營運商的網路優惠業務,就不可能顯示「139」開頭的移動號碼。同時,以「13」開頭的電話號碼,是國內運營商的,在國外換號,是無法辦理的。

老劉的兒子如果真在國外,他如何解決電話號碼的問題?

劉宏飛,你在哪裡?

可憐天下父母心,與這對老農夫婦接觸5天,我感受到了這對父母6年來為兒子留學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這份堅持,這份無私的愛心,天底下只有父母才會有。

在查到兒子沒有出入境記錄時,我能夠感受到老劉在那一刻幾乎垮了。

到底是親情騙局還是兒子真的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疑團重重。

無論真相到底如何,我是真心希望這對農民夫妻的兒子能夠真的出國留學。因為正如村主任所說的,劉宏飛的出國留學,不僅僅是老農一家,更是全村人的夢想。

来源:華龍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