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腎」 瑪曲濕地風光不再 黃河支流斷流

發表:2010-08-29 11: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被譽為「河之腎」的甘肅甘南州瑪曲濕地,近年來面積縮減加快,致力於濕地研究和保護的蘭州大學教授杜國禎表示,瑪曲濕地面積的萎縮,是黃河下游支流斷流的原因。

位於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帶的瑪曲濕地,近年來面積加快縮減。當地泥炭地開發、礦山開採、公路及城鎮化建設以及過度放牧,也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蘭州大學教授杜國禎曾發出警示,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東部將成為中國第四大沙塵源。

杜國禎:「是在加快,就是黃河水源涵養功能補給的能力降低嘛。瑪曲濕地的這個面積的萎縮,黃河河南、山東一帶斷流的原因之一啊 這個隱患是存在的。」

據報導,瑪曲黃河沿岸已出現的長達220公里的沙丘帶,目前瑪曲縣沙化草地面積已達69.5萬畝,沙化面積仍以每年3000多畝的速度遞增。瑪曲民眾王先生說:

王先生:「氣候變化有關係,氣溫上升啊,黃河的河岸兩邊出現了很多沙丘,20年以前好像沒有。」

據報導,自上世紀80年代起,被譽為「黃河之腎」 或「黃河蓄水池」的瑪曲濕地風光不再,黃河的27條主要支流中,已有11條常年乾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節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絕流,地表徑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銳減。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