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怪象 貪官出獄行賄人給「補償費」

發表:2010-11-08 23: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訊】提示:腐敗出現新怪象。近日,在浙江省寧波市像山縣發生了這樣一種令人詫異的現象,有貪腐官員在刑滿釋放後,竟「意外」地收到了原行賄人送來的巨額「坐牢補償費」,有的甚至公開炫耀。新呈現的「坐牢補償費」怪象,引起法學界人士的議論,有專家認為收「坐牢補償費」應按受賄罪處理。

怪像一:貪官出獄 行賄人給「補償費」

貪官李某在收受王某的賄賂後,利用職務便利,在王某競標承包像山某建設工程中給予格外「照顧」。後來,李某因涉嫌受賄罪被提起公訴,並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出獄後,王某提出給予李某「補償款」數百萬元,李某在多個場合表示已經收受。

某局原工作人員張某等3人在收受開發商劉某送的10萬元賄賂後,在工程款結算方面給予「關照」,致使劉某非法獲利800餘萬元,張某等人因受賄罪入獄。判決後,行賄人劉某籌措好100萬元,聲稱準備在張某等人出獄後以「坐牢損失費」名義進行補償。

據報導有分析指,給予「坐牢補償費」也是行賄人謀求利益的需要使然。對行賄人來講,案結事卻未了。一方面,行業潛規則依然存在,尤其在工程建設領域,諸如 「工程承接」、「設計變更」、「竣工驗收」、「資金撥付」等環節仍需要「疏通」、「打點」;另一方面,由於指證犯罪,其在圈內圈外已然被視為另類甚至被稱做「叛徒」,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

再一方面,為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行賄人必須重新取得各方認同和信任,對受賄人進行「坐牢補償」。同時,儘管受賄人受到法律的懲處,但他們通常具有較豐厚的人脈資源,仍然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行賄人對受賄人進行補償求得「寬宥」後,雙方往往摒棄前嫌聯結成更加緊密的共同體,實行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經營謀利。

法學界人士認為,「坐牢補償」降低了腐敗官員的犯罪成本。「萬一出了事情,這邊損失了在那邊還有得補,這樣會鞏固其權錢交易的心理基礎。」同時,「坐牢補償」助長了「行業潛規則」肆意橫行。認為「坐牢補償」無異是一種變相的保底利益,有了這個保證,受賄人底氣更足,表現在偵查對階段是對抗、拒供,庭審階段則是百般狡辯甚至全盤翻供。

怪像二:行賄人要求「多關我幾天」

據介紹,受賄官員在案發前通常利用權力和職務影響,經營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當這些官員案發後,有的人對其表示同情,有的甚至直接找行賄人進行打壓,因此,有些行賄人會選擇在受賄人出獄後給予巨額錢財,以求得諒解、修復關係,彌補內心不安。」

更令人詫異的是,行賄人李某在到案後3個多小時便全部如實交代了行賄事實,但當辦案人員讓其自行離開時,李某提出了「多關幾天再放我」的要求,其理由是交代得太早了,現在出去會讓圈內人指指點點,今後「沒辦法做人了」。

落馬官員為什麼敢「再收」

落馬官員為什麼敢「再收」?據記者調查有以下幾種原因。

貪官因貪賄被查辦後,損失不可謂不大。首先是經濟利益受損嚴重,以寧波市像山縣為例,按照當地的工資收入水平,僅以副科級官員為例,如果50週歲被查處,75週歲去世,後10年的工資福利加上之後的退休工資,至少有200萬元化為泡影。其次是政治生命就此終結,絕大多數官員案發前,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同時,也成功地實現了人身價值,同時也收穫了一定的經濟、社會利益,其家庭甚至家族都能直接或者間接地依附受益,而隨著一紙判決,受賄人多年的積累付出付諸東流,各種顯性和潛在的利益直接受損。

在受到刑事處罰後,落馬官員變成無職、無權、無黨、無派「四無人員」,自認為此時收受錢財無關公職公務,更不存在為他人謀取利益情形,純屬接受個人饋贈,送的是誠心實意,收的也是心安理得。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如此樸素的道理落馬官員自然懂得,之所以敢堂而皇之地接受「補償」,「按勞取酬」心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多年的交往過程中,受賄人對行賄人的「照顧」往往會發生階段性質變,起始階段是被動收受財物,適當予以關照——中間階段是「禮尚往來」習慣化,積極予以支持——交往後期是利益共通,用心進行扶持,賄賂雙方共同演繹著一支權錢交易的變奏曲。在行賄人羽翼漸豐、日益做大的背後,受賄人往往出謀劃策、「功不可沒」,甚至在某些環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有恩於人、施利於人、牢獄之災之後面對補償,坦然收受當然不在話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