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起火大樓裝修公司年收1.1億元利潤僅43萬?

發表:2010-11-22 09:1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被遺忘的農民工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10月中旬的一天,吳長江的一個老鄉找到了他,說在上海(專題)一個工地接到了活,拉吳長江一起去賺點外快。

在河南駐馬店老家主要務農的吳長江,家裡種了二三十畝花生、大豆等莊稼,這點收成大概每年有2萬元。為了增加收入,每年的農閑時節,吳長江都會盡量去各地尋找打工機會。算下來,打工收入也一直是他家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

因此,聽到老鄉的介紹,吳長江毫不猶豫地從老家河南駐馬店趕到了上海(專題),加入了位於膠州路教師公寓節能環保改造工程的施工隊伍。因為曾經有過一些門窗施工經驗,吳長江最後被分配在起火大廈旁邊的718號樓做門窗施工。他是幸運的。

還有一些工人則沒有這麼幸運。家住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湯泉鄉苗石村的李新模,當時正在起火大樓的26層刷油漆,後不幸罹難。

來自重慶梁平縣柏家鎮中心村的段天安,為了掙錢給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動手術,前年來到上海(專題)打工。大樓起火的時候,據其家人回憶,段天安「還在搭最後兩層架子」,結果也遇難了。

農民工,這是個在火災中幾乎被遺忘甚至被遷怒的群體,事實上他們同樣是受害者,同樣需要人們的同情與關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發現,即便是門窗施工一個部分,轉包環節竟也多達四層。而層層轉包、疏於管理,可說是釀成此次災難的禍首。

門窗施工四層轉包

在膠州路教師公寓718號樓施工的門窗工人有十來個,一半是小包工頭自己招來的老鄉,基本都是江蘇工人;另一半則幾乎都是河南老鄉介紹。吳長江說,這種靠老鄉一個帶一個地介紹工人進工地的辦法已經成了非常普遍的招工方式。

施工前,吳長江他們先接受了十幾天的培訓。據吳長江介紹,他們雖然接受了一點安全知識教育,但主要還是進行技能方面的培訓。

已經離開上海的吳長江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基本上大部分工人都會吸菸。」這一屢次受到居民質疑的行為,對這些持續處於疲乏狀態的建築工人來說似乎很難避免。而且,雖然四處掛著「禁止吸菸」的標牌,但吳長江印象中,實際施工開始後從來沒人真正地來管過。「不僅是檢查吸菸,幾乎很少有人來檢查過什麼,我們被要求的就是要在工期內趕完,最後質量符合就算過關了。」吳長江說。

因為接到的要求是必須在春節前趕完工程,施工隊也做得很急。工人們每天早上六七點就起床開工,然後一直干到晚上六七點。以此得到的回報是,包工頭都會包工人全天的吃住,此外還有每天100元的工資。

雖然現場門窗施工負責人、中航鋁門窗公司員工瀋永余告訴本報記者,三幢樓的鋁窗施工部分都由上海佳藝建築裝飾工程公司分包給中航鋁門窗有限公司,但吳長江卻告訴記者,按照約定,他們的工資是由一家叫達達門窗的公司管理。

「達達門窗雇了包工頭,包工頭再找了我們。」吳長江說。他還瞭解到,達達門窗跟上一層公司簽的合同是以每平方米88元的價格拿下的,然後再以不到每平方米35元的價格包給包工頭施工,不過門窗由達達公司提供。

按吳長江的回憶,膠州路教師公寓的門窗工程以每天三四十平方米的速度推進。如果扣去十來個工人每天一千多元的人工成本以及食宿開銷,包工頭每天能賺兩三百元。

本報記者為此再度詢問了瀋永余,瀋永余一開始堅持三幢樓全部都由中航門窗公司自己的工人進行施工,但隨後又承認,「這次工期趕得很緊張,也有可能是工人不夠用再出去借的。」

遇難工人的艱辛

在吳長江看來,這種層層轉包的做法在他的打工生涯中已經司空見慣了。他的想法很簡單,在春節前踏踏實實地把工趕完了,領一筆錢回老家過年。

這次,這種單調平靜的工地生活僅僅延續了13天。11月15日下午,正在腳手架上施工的吳長江第一個看到旁邊728號樓開始冒出滾滾的濃煙。吳長江立刻大聲招呼了所有還在工地上的老鄉,從718號樓上撤出。

當時正在728號樓26層刷油漆的李新模則未能逃生。

在一個燈光昏暗的屋子裡,李新模的侄子告訴本報記者,五十幾歲的李新模來上海已經快20年了,並不是正式的架子工,平時主要工作是打雜,比如在架子工後面撿材料,負責防盜等。「當初出來的時候就是為了賺錢給孩子上學,每年年底都要往家裡寄錢。」李新模的侄子說。

而另一名遇難的架子工段天安家人告訴記者,段天安今年42歲,家裡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和李新模、吳長江一樣,段天安原本也是在家務農。正是為了給摔傷腿的奶奶動手術,才在前年來到上海打工。

家住浦東郊區的段天安,每天早上4點多就要騎電瓶車到施工現場。「姑父是個特別節儉的人,從來沒看過他買超過100元錢的衣服。」段天安的侄女回憶道。

而目睹這場災難的吳長江還未從震驚中恢復過來,就又要面臨追討工資等一系列事項。「用工前從來沒人給我們辦保險什麼的,但出事以後,公司就跑過來給我們補辦保險了。」而吳長江所說的達達門窗公司面對工人討薪也一度有意拖延,最後在工人集體多次上門的壓力下才結清了工資。

拿到工資的當天,懷揣著13天共1300元錢,吳長江連夜坐上了趕回駐馬店的火車。才21歲的吳長江,他的未來很可能還將繼續在中國各處的工地上打工。對於吳長江來說,這些鋼筋水泥混凝土叢林般的工地,不僅是工作場所,往往也是他們生活、居住和娛樂的地方。

和城市居民一樣,吳長江們也亟須在這個城市中有一個更安全、規範的立足之所。

年收1.1億元的上海佳藝為何只有43萬元利潤?

佳藝神秘財務數據解析:飆升的主營業成本

上海火災大樓工程的承包商之一——上海佳藝建築裝飾工程公司(下稱「佳藝」),經《第一財經日報》此前調查,2009年營收1.1億元,但利潤只有43萬元。

這其中的落差讓人心生不解,為何多次中標靜安區政府各類工程項目的佳藝竟然如此薄利?

賬面:盈利能力遠低於同行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佳藝2009年12月份的月度會計報表顯示,佳藝當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1億元,而主營業成本也高達1.05億元。根據這兩個數字計算,佳藝的年銷售毛利率只有4.46%,尚不足5%,這大大低於建築行業的平均毛利率(10%~15%)。

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對於一家多次中標靜安區政府各類工程項目的公司來說,盈利水平居然大大落後於行業標準,是難以想像的。

據華夏基金一份研究報告,建築行業平均的毛利率大約是12.70%。國元證券在2008年的《建築與工程行業重點跟蹤上市公司三季報分析》中也指出,通過對16家建築業上市公司的三季度銷售毛利率分析,發現16家公司的加權平均銷售毛利率為10.37%。

除了平均毛利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外,佳藝的平均銷售利潤率也是大大落後於同行。

2008年國家統計局資料也顯示,當年第三季度全國建築業企業(指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總收入1363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為345億元。也就是說,全國建築行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在2.5%左右。

而以2009年佳藝的利潤表計算,當年全年總收入1.1億元,利潤總額僅有43萬,銷售利潤率僅為0.39%,與全國2.5%銷售利潤率的行業平均數相差甚遠。

超高的主營業成本到哪裡去了?

一位從事建築工程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雖然不同的建築公司在不同的項目上利潤率都會有所差異,比如房地產項目以及一些路面施工項目利潤率一般會高一些,其他項目相比較低一些,但是長期低到百分之零點幾的利潤絕對不是業內的正常現象。「這就已經相當於不賺錢了。」該人士說。

而且,雖然註冊員工僅有50多人的佳藝公司,其主營業務收入在近年一路上升,由2007年的近4000萬上升到2008年的5000萬,又在2009年一舉突破億元大關,但其銷售利潤率始終徘徊在0.34%、0.56%、0.39%,僅僅是全國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的一個零頭。

僅從財務報表來看,如此之低的利潤讓佳藝看上去幾乎無利可圖。一位上市公司財務管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各項數據雖然看似正常,但通觀幾年報表,佳藝的財務狀況存在一個最大的謎團,就是佳藝公司隨著主營業收入同步飆升的主營業成本。

「主營業收入上升可以理解,因為中標項目越來越多;但是不可理解的是在沒有任何負債的前提下,報表上主營業成本也始終在同比例飆升。」該人士表示。雖然建築行業內成本普遍較高也是事實,但該人士認為,成本始終高到幾乎和主營業收入持平的程度就顯得很需要推敲了。

會計領域的另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除了成本以外,佳藝報表上的管理費用也比正常公司該項費用要高出一些。「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太高,其次就是管理費用也比較高,這些都需要再通過更詳細的報表來分析,每項數據到底由哪些具體的支出明細構成。」該人士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