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引爆政治隱喻狂歡

發表:2011-01-03 2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的封面專題是:讓子彈飛引爆政治隱喻狂歡。中國電影《讓子彈飛》票房衝破四億大關,在中國引爆一股政治索隱、解讀現實與歷史的浪潮,認為它的魔幻現實主義帶有革命英雄主義色彩和強烈的政治隱喻。無論左、中、右都對電影闡述的革命主題表示肯定,片中台詞和意向被認為是對中國貪腐現實的諷喻,反映當下中國社會暗潮湧動。「讓房價飛」、「讓工資飛」等也成為嘲諷現實的潮語。

《讓子彈飛》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中國大陸導演姜文執導並攜手周潤發、葛優、劉嘉玲主演的《讓子彈飛》,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名為張麻子(姜文飾)的土匪冒充縣官馬邦德(葛優飾)在鵝城上任,與鵝城惡霸黃四郎(周潤髮飾)鬥智鬥勇的故事。而張麻子真名張牧之,曾跟隨蔡鍔南征北戰,參加過辛亥革命,蔡鍔病逝後張牧之不滿官場腐敗、軍閥混戰而落草為寇,當他遭遇黃四郎這個惡霸時卻又重燃起早年的革命理想。而黃四郎也並非一般的惡霸豪紳,他家財殷實,早年留過洋,武昌起義時曾對革命有功,之後利用革命後獲得的權勢控制官府、欺壓百姓、謀取暴利。因此,張麻子與黃四郎的鬥爭從最初的打劫、復仇,很自然演化為以「公平、正義」為名的打土豪、分財產的一場革命。

《讓子彈飛》片中的隱喻有哪些呢?

電影《讓子彈飛》充滿象徵和隱喻,而觀眾對其解讀不一,例如:子彈: 一、姜文把自己比喻成槍,把自己的電影比喻成子彈,讓子彈飛一會,就是多思考一會,不急於表達思想。 二、隱喻革命或改革。讓子彈飛就是不管人家怎麼質疑,走自己的路再說。

在《讓子彈飛》之前,中國是否也有過出現各種解讀的電影呢?

電影《讓子彈飛》在索隱考證下被中國網民重新詮釋解讀,而港產片《大話西遊》則是最早被中國大陸網民通過解構主義重新詮釋的電影,甚至在網路上掀起了經久不衰的「大話文化」。自一九九五年上映後,《大話西遊》系列在香港的反應一直是平淡無奇,在中國大陸上映時則比較慘淡,曾被作為發行失敗的案例。不過一九九六年在中國高校放映、一九九七年春節在剛推出不久的央視電影頻道播出,悄然培養了一大批「大話迷」。而到了一九九九年、二零零零年《大話西遊》在中國大陸持續火爆,進入最鼎盛時期。顯然,《大話西遊》的「大熱」是和網路在中國的興起同步進行的。

本文節選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