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表情,猜情緒,猜文化(圖)

發表:2011-10-08 14: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猜猜我是什麼心情

他笑了,她也笑了,同樣的表情,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東方人,你能看出他們表達的同樣的喜悅之情嗎?他怒了,她卻沒有,不一樣的表情,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東方人,你能看出他們其實擁有同樣的憤怒嗎?

一項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不同文化的人,其表情也不同。特別是東西方的差異很大,同樣是哀傷,但哀傷的表情各不一樣。

全世界各種族的人,他們都擁有相同的表情,表達著人類最基本的情緒:喜、怒、哀、樂、厭惡、驚奇和輕蔑,這是一種傳說,瑞士弗裡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Roberto Caldara說:「這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表情的突破

「我們能夠清晰地分辨出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文化差異,」弗裡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Roberto Caldara和他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同事們通過對人類表情的研究,得出這一新結果。

為什麼歐洲人在和東亞人交流時,往往容易產生誤解?「人類如何通過面部表情表達自己的感情,是由各種文化決定的,」Caldara教授說。在此之前,針對表情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Paul Ekman於1966年所歸納的6種表情:憤怒,恐懼,快樂,傷心,厭惡,驚訝。後來學術界普遍認同了第7種:輕蔑。 這些表情與生俱來,且放之四海而皆准。Ekman依據不同臉部肌肉的動作和不同表情的對應關係,創造出「面部行為編碼系統」(FACS)。

表情與文化有關

然而Caldara教授希望藉助實驗推翻這種表情是全球「恆定」的這種理論。在第一個實驗裡,他選擇了13位歐洲的西方人,讓他們對「面部行為編碼系統」的6種基本表情(由歐洲人做出),和一個較中立不表達情緒的表情做出判斷。隨後,他又邀請13位東亞人做同樣的判斷,測試他們對這些(由亞洲人做出)表情的理解。他們眼部的運動將被高科技儀器所捕捉。結果顯示,歐洲人較重視眼睛和嘴巴的表情;而亞洲人比較重視眼睛和眉毛。而且,不少亞洲人會混淆恐懼和驚嚇,以及厭惡與憤怒的表情。

由此推斷出的原因可能是:東亞人不喜歡使用嘴巴表達比眼睛更容易泄露的負面情緒。這也證實了早期的一些研究:中國人難以認清依照「面部行為編碼系統」所設定的負面表情,尤其是憤怒,識別率只有40%。

寫入基因裡

另一位微表情學的專家大衛松本(David Matsumoto)是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甚至認為人類的表情是受基因決定的,而不僅僅是文化。他的論據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來表達不同的情感,而其他文化的人也可以理解,他們所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感。即使是先天性失明,他們也會有各種和其他人一樣的傳統表情,「這一定來自於基因,」松本這樣認為。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的表情比歐洲人更難以識別呢,難道他們的表情文化也寫到了基因裡?這位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對表情後面所隱藏的背景不夠熟悉。在他對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所做的一項實驗中,他分別給出了足夠的信息,「營造出貼近生活的背景」,這樣韓國人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識別出美國人的「憤怒」。

這樣就可以推斷出,即使因文化的不同,而使得人們的面部基本表情發生微妙的變化,所代表的情緒也有所偏差,比如美國人的大笑,表示他很開心,而一個東亞人的大笑,則幾乎可以意味著他的狂喜。但如果對某種文化擁有足夠的信息,那麼通過面部表情「解碼」是完全可能的;換句話說,見到某人的某種表情,也不要輕易下結論,一定要把某人放到他個人的文化情景中去「猜測」,才可以推斷出他的真實情感。

来源:瑞士資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