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成為「貿易強國」底氣嗎

作者:張茉楠 發表:2012-05-11 03: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匯豐銀行發表最新全球貿易前景預測報告,預計中國貿易量增速將於2014年超越美國,2016年將會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中國成為貿易大國從來不是問題,但是貿易強國之路卻任重道遠。

中國是享受全球化紅利最大的國家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歐國家將傳統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產製造環節,甚至部分低端服務業大規模向外轉移到新興市場地區,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被納入由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所主導的全球分工體系和生產鏈條中。中國抓住這一機遇,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迅速融入國際生產分工體系,靠龐大的出口製造出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中國也由此迅速崛起為全球貿易大國。

入世十年來,我國的貨物貿易額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規模增長了4.9倍,進口規模增長了4.7倍,2009年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達到9.6%,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然而,當前中國還只是貿易大國模式,而不是貿易強國模式。在貿易規模高速增長的背後,面臨著極度的貿易利益分配的失衡。

首先,是貿易順差的虛幻。事實上,在全球體系中,跨國公司主導貿易分工成為全球貿易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過去15年中,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銷售年均增長9.1%,快於海外子公司出口增長的7.8%,更快於國際貿易增長的7.5%。

中國貿易順差的最大製造者是海外跨國公司。最近十餘年,中國對外貿易迅速擴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資企業拉動,尤其在出口商品與順差中,外資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2008年為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商品出口總額為14285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出口達7906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55.3%,另外加工貿易出口6752億美元。2008年,中國出口商品的順差為2954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商品出口的順差為1706億美元,佔順差總額的57.7%,另外加工貿易順差達2968億美元。也就是說,假如2008年沒有加工貿易順差,中國的商品出口將出現逆差。

其次,是貿易利益分配的失衡。高額順差背後是資本與勞動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中國目前的資本/勞動比只是國際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就勞動力成本而言,過去近30年,我國資本回報率上升迅速,而勞動力回報率增長緩慢,1998年到2008年,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勞動力報酬年均僅增長9.9%,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遠遠低於勞動生產率增長。

從生產要素成本來看,中國一直在經歷著要素價格扭曲並承擔著相應的成本。30年來,我國長期處於低要素價格狀態,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環保成本、低資金成本,這是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入的一個重要條件。

再次,最大的需求方沒有「定價權」。作為全球主要礦產資源的最大需求方之一,中國雖然對世界大宗原材料貿易形成強大的需求拉動,卻沒有掌握貿易資源商品的「定價權」。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中國付出了更多的外匯,用於進口資源能源類大宗商品,貿易條件也趨於惡化。

當前,儘管中國已經逐步成為貿易大國,但卻承擔著負的財富收益。因此,中國未來必須通過要素價格的逐步市場化定價,使勞動力成本與資源、環境成本真實反映到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從而使企業盈餘向勞動等要素轉移,扭轉中國「低要素、低成本、高回報」的全球價值窪地的不平衡格局。要進一步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加速人力資本形成、技術進步以及品牌創新,提高貿易增長的質量,以重塑中國外貿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定價權。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