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人權白皮書 各方炮轟(圖)

發表:2013-05-14 23: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BBC:中國發布白皮書稱尊重和保障人權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星期二(5月14日)發布《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稱中國致力尊重和保障人權。

這是中國1991年以來發布的第10份人權白皮書,並首次提及生態人權保障

白皮書稱,中國致力環境保護,保障和提高了公民享受清潔生活環境以及良好生態環境的權利。

而中國環保部今年2月發布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承認,中國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野生動物和人體中已檢測出多種化學物質,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已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氣突發環境事件,多個地區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症村」。

白皮書強調中國人口眾多,保障人權必須首先解決溫飽問題,並說經濟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以及推動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根本。

白皮書指中國多年來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民眾生活,並稱近年來扶貧以及養老以及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努力取得成果。

不過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在今年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前夕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98%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當前「收入差距大,貧富分化嚴重」。
死刑

白皮書還指中國近年來慎用死刑以及減少死刑罪名,「在司法領域人權保障取得新進展」。

而據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稱,中國仍是世界上執行死刑最多的國家。

國際特赦表示,雖然由於中國拒絕公開死刑數據無法統計中國具體被處決人數,但相信中國被處決人數超過世界所有其他國家死刑數的總和。

白皮書表示,中國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並說中國是世界上印刷《聖經》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白皮書強調中國也保障少數民族的文化權益。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兩星期前發布年度報告說,中國的宗教自由近年來逐年惡化,並建議美國政府將中國列為「特別關注國家」。

有關報告指責中國收緊對新疆以及西藏的宗教以及文化控制,法輪功以及地下基督教會等持續受到打壓。
評論

中國星期二上午人權白皮書後,網際網路上隨即出現了不少批評的聲音。

以「流氓燕」網名成名的中國女權運動人士葉海燕在微博批評:「你們寫人權白皮書時,有沒有覺得,怎麼塗抹也難以掩蓋你們的醜陋與無恥!你們怎麼有臉提人權兩個字?真是下流無恥到令人髮指!從官員公示財產拍人,隨便舉個牌涉嫌顛覆,微博博客封殺,你們越走越黑暗!全體人民期待的,不是進步,是你的死亡!」

陝西鳳翔縣法官汶金讓針對白皮書中有關慎用死刑以及減少死刑罪名的內容評論說:「死刑上限越高,越有人權?貪官們要高興死了!」

湖北網友「godenlove007」指出:「中國人權發展白皮書出臺了,想一下城管問題、奶粉問題、煤礦瓦斯爆炸問題、強制拆遷問題、法律遇到強權就低頭問題……唉,中國政府負擔很重啊!」

海南網友「小博不知起啥名」的評論則是:「對於人權白皮書,我想說,如果單單以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可說擁有人權的話,那麼最大的反例就是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從統治前將近一半青年人失業到幾乎實現零失業率,而且國民生產總值翻了一番,德國人民的生活突飛猛進,但沒人說當時的德國人有人權。所以我的看法是:沒有民主,談何人權?」

您對中國最新人權白皮書有何看法,歡迎發表意見。


自由亞洲電臺:「生活水平」等同「人權保障」?中國人權白皮書引發熱議


國新辦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網路截圖)

中國官方星期二發布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以大量經濟數據強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評論指出,社會進步所依賴的公民憲法權利保障,是當前中國亟需面對的問題。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在當天發布的《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總長約2萬餘字,該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外部交流合作等6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狀況的最新進展。

官方新華網隨後的報導更突出「民以食為天」的觀點,強調糧食生產9年連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北京理工大學的經濟學者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國的人權狀況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如果與文革時期相比確實不可同日而語。但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公眾雖然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文明,但同時由於法制社會制度建設的不足,侵犯人權的事件仍然時有發生。

「像勞教制度還沒有被廢除;上訪者還經常受到暴力打壓;強制征地、強制拆遷還在全國各地普遍上演。這些都說明,在中國公權力還是沒有受到應有的制約。在建設法制國家方面,甚至我們可以說中國基本上還是一個人治的國家。」

胡星斗教授認為,與發展經濟相比人權建設的內容還必須基於對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的尊重。而中國政府應切實通過立法加入《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法律層面實現對公民權利的保障。

「僅僅物質基礎還不夠,人們還不能夠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人民的財產權目前在中國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剝奪財產的情況也屢有發生。未來就是應當把中國政府所贊同的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落到實處。」

《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表示,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級國家機關的意志和行動。相關的「人權」詞彙在分別載入中國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產黨黨章之後,中共「十八大」還將「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確立為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

但白皮書指出,中國人口眾多,區域差異較大,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的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表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涉及人權保障的一個基本內容,也是執政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政府雖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當中為改善人民生活付出了努力,但僅僅以生活水平作為保障人權的主要基礎顯然並不正確。

「什麼叫‘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現代的公民不僅僅是一個消費者,還是一個公共事務的參與者。政治訴求、表達訴求,這些都是現代人權保障非常重要的方面。顯然,今天的中國還有相當距離。公共權力-政府受公民的委託來從事服務,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現實裡,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往往由於對政府的批評反而遭到打壓、甚至被迫害。這種現像在今天的中國國內,仍然時有發生。」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初正式接任國家主席職務,而習近平能否開啟「依憲行政」的改革也隨之成為民間輿論熱議的話題。

然而,近日有關中共宣傳部門嚴禁高校教師宣講普世價值、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和公民權利等「七不講」的傳聞透露之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政治走向選擇,再次引起外界的關注。

張博樹指出,從各國民主建設的經驗來看,政府保障人權的前提就是尊重公民發表言論、集會和信仰自由等最基本的權利。而這一基本保障在當前的中國卻面臨著制度性的阻力。

「由於中國今天的現存政治體制和政治結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障礙,這是我們需要去努力改變的情況。雖然說中國是一個很複雜的、超大型的國家,我們在追求公民結社自由、乃至未來的公民組黨自由等方面,可能要經歷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努力。但至少從當政者來講,這方面要有一定的膽略、要有一定的前瞻。要知道,公民的結社其實對於中國未來更高水平的政治機構建設是有利的。」

中國學者張博樹還強調,致力於建設培養公民意識的現代教育手段,也是中國在人權保障方面需要早期注重的問題之一。

来源:BBC/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