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產能過剩威脅中國經濟

發表:2013-06-24 03: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6月24日訊】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減速。市場擔心國內規模空前的信貸泡沫,有些則認為中國不再是國際增長的核心。產能過剩依舊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今天《金融時報》由Jamil Anderlini所撰寫的文章描述了產能過剩和產業補貼是如何威脅中國經濟的。中國4萬億元的刺激項目讓產能過剩雪上加霜,造成了鋼鐵、水泥和鋁等一系列產品在出口市場轉弱、房地產價格下跌以及金融緊縮的情況下繼續增加產量。

中國領導人們在2005年就非常擔心產能過剩問題。在201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論壇上,修復產能過剩問題成為了平衡經濟的核心。IMF2012年發布的四號文件顯示,中國的平均資本利用率從2007年底的80%下降至了2011年的60%,顯示著經濟運行效率減慢。中國自從2000年開始就受困於低於80%的利用率,而2007年的高峰主要由外部的需求所推動,也隨著雷曼兄弟的倒下而風光不再。儘管中國的GDP增長率在危機後迅速恢復,但是IMF發現中國自1997年以來經濟增速就低於潛在增速,而這一問題並不完全是由週期性引起的。產能過剩影響了中國的許多行業,包括化工,鋼鐵和可再生能源這樣的新興產業。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受到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影響。

中國製造業PMI中的產生品指數在三月攀升至50.2,說明產能過剩問題正在趨於惡化。儘管之後該指數跌至了50以下,但也不足以打消市場的擔憂。最近,我們觀察到中國部分鋼鐵公司停止了一些工廠的生產。而中國工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致使PPI在五月下跌了2.9%。要解決這一問題絕非易事。在2013年的報告中,中國鋼鐵協會主席徐樂江提出了四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為瞭解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央經濟工作坊提出分「四批」解決:第一批由國內需求的生產和擴張解決,第二批由加快開放在海外解決,將第三批通過生產組織結構的調整合理化,而第四批過剩的產能則經由安全能源排放標準而消除。」「至於鋼鐵過剩的產能,我們必須通過市場化手段通過競爭解決。儘管在此過程中會有所損失,但這不是可避免的。鋼鐵企業必須努力工作,積極走出去改變產業鏈,提高產品的豐富性及質量,保證市場競爭及多樣化。」這基本上意味著「更快的折舊以及更慢的新投資增速」。也就說明已經受到產能過剩影響的行業可能會在去槓桿化和合併產能時經歷更嚴重的陣痛。

来源:財經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