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何以強勢復甦

作者:程實 發表:2013-07-09 1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7月09日訊】當前,美國經濟的相對強勢已成為市場共識,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作為次貸危機的重災行業和風險源頭——美國銀行業,如今也已強勢復甦,並悄然呈現出相對更強的增長可持續性,美國經濟和金融之間呈現出強強互助、內生發展的態勢。

應該說,由於中國銀行業極為靚麗的表現吸引了大部分視線,美國銀行業的悄然再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市場忽視。7月1日,英國《銀行家》雜誌公布了基於2012財年數據計算的2013年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根據一級資本排名,美國銀行從之前的第一下滑至第三,國際銀行業最強者的花冠百年來首次戴在了中資銀行的頭上。

中國銀行業的強勢表現可喜可賀,但應該看到,美國銀行業的數據表現遠比榜單更為強勁。

三大體現

結合2013年百強銀行的大量財報數據、FDIC公布的美國銀行業歷史數據和取自Bloomberg和Wind的其他數據,筆者對美國銀行業的數據表現進行了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結果十分清晰地顯示,美國銀行業基本走出了次貸危機的影響,呈現出健康、有力的復甦態勢,而2012年來美國銀行業的復甦已從多個維度跑贏國際銀行業的基準水平。具體來看,美國銀行業的強勢復甦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美國銀行業的盈利狀況大幅改善。2007~2009年,美國銀行業淨收入連續三年下降,2009年全行業甚至出現了116億美元的淨虧損,但2010年開始,美國銀行業淨收入不斷上升,2011和2012年,美國銀行業分別實現了1102億美元和1302億美元的淨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2%和18%,增速大幅高於1934年以來4.71%的淨收入歷史增速,2012年的淨收入規模則創下歷史新高。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初期,美國銀行業未盈利機構的佔比從2007年的11.23%躥升至23.44%,2009年進一步升至30.72%,2010~2012年間漸次降至10.02%,2013年一季度,這一佔比進一步降至7.69%,已接近2006年7.55%的水平,表明美國銀行業盈利狀況改善具有全局性。

此外,2008~2012年,美國銀行資產收益率(ROA)分別為0.13%、-0.1%、0.65%、0.9%和1%,2013年一季度進一步升至1.12%。而根據筆者的測算,按照最新的2013年大銀行排名,進入全球百強銀行榜單的16家美國大銀行ROA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1.41%和1.3%,高於百強銀行的0.84%和0.8%,充分說明美國銀行業的盈利狀況要優於國際平均水平。

其二,美國銀行業的風險蘊藏大幅降低。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3年一季度,美國銀行業房地產貸款拖欠率為7.16%,較2010年一季度的階段性高點下降了2.85個百分點;美國銀行業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工商貸款的拖欠率分別為2.53%、2.65%和1.08%,不僅較階段性高點下降了2.18、3.12和2.86個百分點,還較危機爆發初期下降了0.96、2.11和0.37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一季度,美國房地產貸款的撇賬率為0.72%,較2010年一季度的階段性高點下降了0.72個百分點,與危機前持平;美國銀行業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工商貸款的撇賬率分別為2.37%、3.86%和0.38%,不僅較階段性高點下降了4.22、6.15和1.6個百分點,還較危機爆發初期下降了0.58、0.69和0.32個百分點,表明美國銀行業的信貸風險,特別是消費貸款和工商貸款的風險蘊藏已經明顯下降。

此外,根據筆者的測算,2013年全球大銀行排行榜前百強銀行的不良率的平均值為2.85%,而進入百強榜的16家美國大銀行的不良率的平均值僅為2.67%,表明美國銀行業的資產健康狀況要優於國際銀行業的平均水平。

其三,美國銀行業的業務擴張開始加速。根據FDIC的數據,2007~2011年,美國銀行業總貸款金額連續五年負增長,2012年則一舉扭轉頹勢,實現了5.43%的增長。2011和2012年,美國總存款增長率分別為8.18%和8.72%,不僅高於2009和2010年的3.11%和2.17%,還高於1935年以來7.51%的歷史增速。此外,根據筆者的測算,2013年全球大銀行排行榜前百強銀行的貸款和存款增長率的平均值分別為9.51%和11.7%,而進入百強榜的16家美國大銀行的貸款和存款增長率的平均值則為11.73%和15.51%,表明美國大銀行的業務擴張速度要快於國際大銀行的平均水平。

五大原因

進一步利用更廣泛的數據進行測算和分析,筆者發現,2012年以來,美國銀行業能實現強勢復甦的動因有以下五點:

一是美國銀行業去槓桿化取得顯著進展。筆者利用FDIC提供的總股本和總資產歷史數據進行估算,2013年一季度,美國銀行業槓桿率降至8.87,較2008年下降了1.8,較2000年、1990年和1980年分別下降了2.91、6.64和8.38,較1940年也下降了1.73,當前槓桿率水平是193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二是美國銀行業始終堅持盈利多元化。2009年至2013年一季度,美國銀行業淨息差(NIM)從3.81%降至3.27%,盈利難度有所加大。但2012年美國銀行業非利息淨收入佔總淨收入的比重回升至33.81%,較2008年提升了7.02個百分點,較2000年、1990年和1980年分別提升了7.32、19.18和26.29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儘管受到次貸危機的衝擊,美國銀行業始終高舉綜合經營的大旗,注重非傳統業務的發展,為利差收窄背景下的可持續復甦奠定了基礎。

而根據筆者的測算,2013年全球大銀行排行榜前百強銀行非利息淨收入佔總淨收入比重的平均值和中間數分別為38.05%和37.69%,明顯低於進入百強榜的16家美國大銀行的57.81%和50.98%,表明美國大銀行的綜合化程度依舊要明顯高於國際大銀行的平均水平。

三是美國銀行業經營效率有所提升。根據FDIC的數據,2008~2012年,美國銀行機構數量不斷減少,危機期間銀行總數下降了992家;而與此同時,美國銀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僅在2008年和2009年出現下降,2010~2012年則不斷增加,2012年從業人員總數還較2008年增加了15852人。受此影響,2013年一季度,以單位利潤所消耗的成本為表徵的美國銀行業效率比率從2011年的61.19%降至58.77%,表明經營效率有所提升。

四是美國銀行業在國內市場發力。危機期間,美國銀行業愈發注重國內市場的發展,2012年,美國銀行業國內機構的貸款佔國內外機構總貸款的比例為92.78%,較2008年提升了2.66個百分點,較2000年、1990年和1981年分別提升了0.45、5.9和14.09個百分點。特別是2012年美國經濟呈現出週期性領跑之後,美國銀行業對本國市場的依賴更為明顯。根據Bloomberg的數據,2012年,美國市場對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淨收入的貢獻就從2011年的77.4%和74.8%躍升至86.6%和81%。

五是美國銀行業根基較強。從媒體報導,似乎感覺美國銀行業在危機中已受重創,但實際上,從2007~2013年《銀行家》雜誌全球大銀行排行榜前百強銀行的分布變遷看,美國銀行業沒有大幅退步,2013年就有16家美國大銀行進入百強榜單,數量比2008年多了3家,和2007年持平。而2013年,德國和法國僅各有5家大銀行進入百強榜單,數量比2007年分別少了5家和1家。

總之,2012年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的週期性領跑,美國銀行業也正悄然再起。而在實體經濟和銀行業同時復甦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復甦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得到增強。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