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限350字。

排序
分頁:
  • 看中国网友
    1樓
    人的意识有不同纵向横向层次,最纵深的最高境界也许是不动不思的,然而在人世间生活学习工作 ,怎么可能不思。
    1528851285825 1
  • 看中国网友
    2樓
    中国古人习惯于“意会”,不重视说话的逻辑。其重要表现,就是使用词语,不去深究词语的公共含义,不给出“概念”的精确定义。而把自己想当然的含义赋予该词,以为别人也是天然地认同此意。导致同样的符号,而其含义并不同,根本不是在沟通,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比如此文“思”正是如此,各有自以为是的含义。
    其实,苏轼哪一篇文章(含此文)不是思惟的成果?
    思与欲,相对待地提出,应该是“见、观察、忆念、思念”及自然的“抉择”可爱之事物,是“欲”生起的基础。
    1528889806469 1
  • 看中国网友
    3樓
    思堂記 出處



    建安章質夫,築室於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將朝夕於是,凡吾之所為,必思而後行,子為我記之。」

    嗟夫,余天下之無思慮者也。遇事則發,不暇思也。未發而思之,則未至。已發而思之,則無及。

    以此終身,不知所思。言發於心而衝於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

    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惡惡臭。豈復臨事而後思,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

    是故臨義而思利,則義必不果,臨戰而思生,則戰必不力。若夫窮達得喪,死生禍福,則吾有命矣。

    少時遇隱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

    曰:「思與欲,若是均乎?」

    曰:「甚於欲。」

    庭有二盎以畜水,隱者指之曰:「是有蟻漏。」

    「是日取一升而棄之,孰先竭?」

    曰:「必蟻漏者。」

    思慮之賊人也,微而無間。隱者之言,有會於余心,余行之。且夫不思之樂,不可名也。

    虛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處而靜,不飲酒而醉,不閉目而睡。

    將以是記思堂,不亦繆乎。雖然,言各有當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以質夫之賢,其所謂思者,豈世俗之營營於思慮者乎?

    《易》曰無思也,無為也。我願學焉。《詩》曰
    15288901269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