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有望破解太阳风之谜(图)

发表:2005-03-01 20: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起源号(Genesis)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NASA)的起源号(Genesis)探测器在完成任务后,于去年9月在地球上坠毁,但是它却带回了宝贵的太阳风粒子样品。科学家日前已经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萃取分析,并有望发现太阳风的秘密。

此前,起源号已经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在太空中收集太阳风粒子,2004年9月8日,由于降落伞迟迟没有打开,起源号没能按照预定的程序,在进入大气层后由直升飞机辅助着陆,而是以每小时310公里的速度“摔”了下来。

剧烈的撞击摧毁了舱体,也导致舱内的部分样品收集器皿受到地面土壤和水的污染。幸运的是,一些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还有挽救的余地。今年1月,华盛顿大学的 Charles Hohenberg和同事Alex Meshik从NASA的约翰逊空间中心获得了一个肾形的铝制收集器。“好在太阳风样品还在”,Hohenberg说,“只需要在技术上作略微的调整,其他问题不大”。同时,一个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小组也获得了一个金箔制的收集器,以分析其氮元素。另外,从3月1日开始,NASA开始陆续接受其他研究小组的请求,向他们开放从起源号上获取的太阳风粒子样品。

科学家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样品污染的问题。“样品或多或少被水珠和泥渍所污染”,Meshik说,“像我们收到的铝制收集器里,就有一小部分被玷污,分析样品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力避免采集这部分数据”。通常情况下,这种铝制收集器主要的任务是捕获太阳风粒子中的惰性气体,如氖、氩、氪、氙。而其他收集器的目标则针对太阳风的另外一些粒子。

由于地球固体物质中惰性气体元素的含量非常稀少,所以“与收集其他物质的样品不同,惰性气体样品的污染是最小的”,Hohenberg说。所以同质间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

目前,NASA约翰逊空间中心打算把起源号的碎片“珍藏”起来,担当起“图书馆”的角色。近日,他们拿出其中最小(大约3毫米到5毫米)的一片,已经能够帮助科学家分析出太阳风的成分了。至于其他的碎片,NASA打算“秘而不宣”,留到日后技术发达的那天再从中获益。

而在起源号事故原因的调查中发现,起源号的问题并不像人们最初所设想的是意外事故,而是由于设计失误,使应该在减速状态下弹出降落伞的传感器产生了故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