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爆“化妆品慢性中毒门” 藏“黑名单”

作者:刘晓 发表:2010-10-24 21: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四、五年前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曲叫《香水有毒》,虽说实际上歌曲内容并非说香水有毒,但好像预言一般,如今有毒的香水果然如约而至,让人免不了吸一口凉气。

不久前,大陆媒体曝光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份《关于化妆品中检邻苯二甲酸酯情况报告》中显示,在抽检的12种香水样品中,超过9成的香水被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有害物质,而护肤类与洗涤护发类化妆品的检出率则分别为47.1%和30.0%。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香水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而指甲油中的含量最高。

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可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是造成男子生殖问题的“罪魁祸首”。而化妆品中的这种物质也会通过女性的呼吸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如果过多使用,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会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的男婴的生殖系统。

不过,让消费者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欧盟、美国等已将邻苯二甲酸酯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并不断增加监控种类时,大陆卫生部门居然没有对这个诱发安全隐患的致癌物在化妆品中限定使用标准,而这恰恰是导致众多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加工指甲油、香水等化妆品的过程中随意使用其的原因。于是,不知情的人们,就在日复一日 “美丽”的熏陶中中毒、得病,甚至悄然死去,而谁会想到“杀手”就在身边?

据悉,中国大陆市面上有不少香水都属于“三无”产品。有些商场会将一些香水装在饮水机一样的容器里,消费者喜欢哪个味道,就拿个小瓶子装一些,但是香水瓶上并没有标识产地和生产时间。而相对于护肤品和洗护产品的监管,有关单位对香水的监管一直比较松散,很少有企业主动去检测香水。

企业不主动,大陆的卫生监管部门的定力也真是着实让人佩服:这份香水等化妆品有毒的报告深藏了一年才被披露,这一年的时间在等什么呢?而且迄今相关产品的名称和生产厂家都没有公布,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将有关百姓健康的相关信息公开难道不是监管部门的职责?况且化妆品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绝非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么长时间,监管部门又做了什么呢?或许保护厂家的利益才是其职责所在?

就如同“三鹿”奶粉事件一样,当年如果能在发生之初及时公布信息,将有多少孩子免于灾祸?而如果提早一年公布这个化妆品质检报告,又有多少人会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化妆品,而避免慢性中毒啊。或许,在这些从不以百姓为重的部门官员眼中,这样的报告能拖就拖,能捂就捂,毕竟没有任何死亡事故可以证实与香水等化妆品联系在一起。否则一旦广为人知,谁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岂不是自己在找骂?而且,不曝光“黑名单”,看似在履职,实质却是不作为,是在糊弄公众。以中国人的经验判断,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猫腻就不得而知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